概要: 淡季打折比比皆是 隨著“十一”促銷期間建材市場中比比皆是的明星簽售、團購等大型促銷悄然退場,各大建材城客流和銷售都比較穩定,與旺季相比顯得安靜了許多,但是打折、贈送、升級等促銷活動卻并未淡出,有的甚至打出了全場清貨、全年特惠等2折、3折的超低折扣。 記者在某裝飾材料城看到,目前的促銷幾乎沒有全國性的統一活動,大部分都是商家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制定的銷售方案。
隨著“十一”促銷期間建材市場中比比皆是的明星簽售、團購等大型促銷悄然退場,各大建材城客流和銷售都比較穩定,與旺季相比顯得安靜了許多,但是打折、贈送、升級等促銷活動卻并未淡出,有的甚至打出了全場清貨、全年特惠等2折、3折的超低折扣。
記者在某裝飾材料城看到,目前的促銷幾乎沒有全國性的統一活動,大部分都是商家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制定的銷售方案。原價1000多元的座便器只賣680元;原本每延米1500元的整體櫥柜降到了1000元出頭還贈送五金件;還有的商家采用的是更加靈活的隱性“減價”,店內根本沒有促銷海報,只是當消費者詢問商品價格時,銷售人員先是報上原價,再主動打上一個不同程度的折扣,留住有意購買的消費者;對于整體櫥柜等訂制商品,銷售人員還表示只要在淡季訂購,價格還能往下再降。由于這些報價往往比旺季時低出很多,誘人的價格使得不少消費者躍躍欲試。
消費者張先生對記者表示:“我家準備在元旦前后裝修,這些日子正在四處淘東西,趁著打折優惠,買了不少便宜貨呢!”不過,記者在市場上發現,現在進行打折活動大多是一些中小品牌,而且促銷活動也沒有明顯的計劃。越是知名品牌,打折的機會反而越少,除了“五一”、“十一”等銷售旺季,搞一些買贈、升級之類的活動外,平時更傾向于統一零售價。想要拿到知名品牌的直接折扣,似乎不那么容易。
冷眼應對價格誘惑
據了解,商品直接打折的形式簡單明了,本來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促銷方式。但是現在建材市場的促銷過于頻繁,很多商家特別是中小企業更擅長以促銷為幌子,吸引消費者。其中,先提價再打折是最常見的手段。例如,平時售價1000元的水槽,淡季促銷時“原價”就變成了1300元,商家即使給消費者打上個7.5折,也不過比原先便宜20多元。對此現象,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每個企業都知道商品的銷售價格應該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經營。因此如果一個產品不分季節、不分市場環境都在促銷,卻偏偏不直接降價,那么這個產品的真正價值也是值得商榷的。
對此,一位建材賣場的負責人也表示,“商家促銷是為了爭奪市場,而且搞促銷是需要很大成本的,正規的企業都會仔細權衡。大品牌的促銷都是有主導思想而且目的很明確的,因為商家都愿意把錢花在最有回報的時間和地方。例如,‘五一’、‘十一’前后的‘蛋糕’最大,來搶這個‘蛋糕’的商家也就最多。而現在再搞大規模促銷,對商家來講意義不大。目前的很多促銷是銷售商從廠家爭取來的一些零散的優惠政策,規模和力度都很有限。中小品牌熱衷降價是為了在淡季吸引更多的訂單,而大品牌則需要通過優良品質、完善服務來保證品牌的價值。無論是商家還是顧客都應該認識到,價格不應該是產品的第一性。隨著整個家居行業競爭體制走向成熟,促銷不應該是價格戰,商家之間比拼的應該是其他形式———譬如市場的品牌提升、產品的推廣推介、增值服務的附加以及公益活動等內容。”
買打折商品留神陷阱
建材行業的產品,往往通過樣品進行銷售,而且產品涉及多種配件,例如水龍頭的閥心等等,消費者很難從外觀辨別產品的內在質量,再加上一些經營者違背誠信原則,商品上標明的參考價高得離譜,然后大幅度降價,往往成為價格陷阱。有的商家常常借著淡季,把質量差或過時的產品拿出來打折,盡管比平時售價便宜不少,但品質和售后都難以保證。還有一些折扣店銷售的商品多為過季或滯銷商品,商品的原始記錄、依據、憑證丟失,致使商品原價的真實性難以確認。甚至商品的標價內容都與實際不符,標低價以高價結算,模糊標價,標示最低價、特價卻無依據,導致折扣與實際不一致。此外有的企業為擴大銷售,經常降價促銷,新開店為營造營銷氣氛,一開張就降價銷售,從來不采用“原價”進行銷售。這些虛假或使人誤解的標價手段極容易使消費者上當。
生活中,不乏一些消費者遇到商品打折遂貪圖便宜提前預訂,結果裝修時發現尺寸不合適或者產品質量不合格而造成退貨的情況發生。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對于建材和家具等耐用品來說,消費者更加注重的應該是質量、環保、售后保障、功能等因素。隨著品牌市場的逐漸形成,消費者也應該認識到商品打折的真正含義,升級自己的消費觀念,寧可購買不打折的商品,也要保證商品的品質和服務。
此外,購買打折商品之前,消費者應先去各大建材市場、超市選出自己中意的產品,記下品牌、型號以及這些賣場給出的最低價格,然后再進行選購。這樣才能做到心里有底,避免盲從。
上一篇: 教你裝修嬰兒房3大原則
下一篇: 到口美食被搶 海螺水泥敗走祁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