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可貴并僅是可貴而已
發布時間:2009-03-14
作者:ccy
瀏覽:55
概要:
去年媒體評過兩會“炮手”,今年兩會,炮手安在?我認為第一炮手應屬鐘南山。
倘若重大事項的審議未知所終,問題在會場上消失,功德在會場上被贊頌,人大代表在向領導表達敬意和愛戴,那么當歌功頌德的聲音從代表的口中響起時,代表是否能夠明確自己到底替哪些人代言并轉達他們的愛戴呢?
去年媒體評過兩會“炮手”,今年兩會,炮手安在?我認為第一炮手應屬鐘南山。
在全國人大的會場上,鐘南山去年首次與會,今年即以兩次參加會議的經歷,痛責會議歪風。奇怪的是,與會代表對他的直言頻頻點頭,大呼“痛快”,并送去掌聲。
這大概可以說明把不正常的會議風氣變成正常狀態讓人在內心里是多么厭惡,然而,鐘南山所批評的現象,不就存在于頭頻點、呼痛快、送掌聲的人們身上么,頷首與掌聲到底是因為自責而起,還是沒把自己放進去呢?
1988年的全國兩會,黃順興代表在全體大會上當場發表反對意見,這是全國人大會議上首次出現不同的聲音。那個場景,也是讓人興奮,滿場掌聲。凡一個首次出現的場景,有人感到新鮮,有人發出“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欣賞,應是可以理解的。但21年過去,小組發言中仍然是一旦領導在場,就仿佛“面圣”一般地歌功頌德,以至于痛批這種現象仍然令人感到新鮮無比,豈不是令人感慨嗎?
道理,其實已無須去講。全國兩會集中幾千人在北京,如果目的在于交流各地的喜人形勢,又何須召集這么多人專程前往呢,中國并不缺少將喜人形勢上達下傳的通道。兩會是要議定國是,是要審議和討論重大問題,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現,難道“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應該體現成“8分鐘歌功頌德,1分鐘對自己歌功頌德,最后1分鐘,來不及講問題了”嗎?其樂融融的氣氛后面,是否有民意未能呈現的危機?
我們甚至不能同意領導出席代表團會議,是要了解各地情況的說法。固然,了解情況可以是一個內容,但更重要的還是接受人大代表對**及司法機關工作的審議。倘若重大事項的審議未知所終,問題在會場上消失,功德在會場上被贊頌,人大代表在向領導表達敬意和愛戴,那么當歌功頌德的聲音從代表的口中響起時,代表是否能夠明確自己到兩會的角色定位呢?
人大代表顧雙燕與**總理***剛剛成就了一段佳話。顧雙燕要講農民的煩心事,說“我講出來供您參考,不是要求您。”***說,“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權利”。這個佳話固然傳遞了開明的氣息,但是否也表明人大代表尚未樹立相應的履職信心。不過,從一些情況來看,哪怕顧雙燕與其他代表一樣難以明確具體的選區,至少她還了解一些農民的煩心事。而根據一些代表的說法,他們還很難得到來自民間的真實情況,調研之中會遇到**的事前彩排,有來自企業的代表說,人大代表到企業調研《勞動合同法》執行情況時,有關部門安排了線路,彩排了3次,企業的情況匯報要有關部門審過后才可以使用,每一分鐘都要被控制。這樣的情況有多少,它是否會導致兩會某種程度上在脫離實情與民眾的水平上運行?
哪怕代表要表達真實意見,又能夠說得了什么呢?有人在提議代表微服私訪,有人在提議保護講真話的代表。搞到連人大代表都要微服私訪,難道代表不是直接來自于選民? 如果代表需要負責于選民,那么講真話就會成為選民對他的要求,選民的支持也足以成為他的保護。
歌功頌德成為常態,想來并非代表都有做熱情歌手的傾向,而是有成套的規范或者潛規則使代表趨向于載歌載舞。求真求真,真實總是要去“求”,而且往往求之而不可得,正說明除非有制度上的變化,否則“炮手”永遠只是例外,可貴并止于可貴,整體上頌聲盈耳卻必成慣常?!鮿⒑椴?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