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潮州“綠環”讓成為中國瓷都公害的陶瓷垃圾——變廢為寶神奇再生 春天來得早,春意分外濃。 昨天,在潮州綠環陶瓷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寬敞的廠房,豬年第一窯綠環牌潔具正在出爐。一批精美的瓷器,正從“龐然大物”——隧道窯徐徐推出,利用陶瓷廢渣批量生產躍上新的臺階。
潮州“綠環”讓成為中國瓷都公害的陶瓷垃圾——變廢為寶 神奇再生
春天來得早,春意分外濃。
昨天,在潮州綠環陶瓷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寬敞的廠房,豬年第一窯綠環牌潔具正在出爐。一批精美的瓷器,正從“龐然大物”——隧道窯徐徐推出,利用陶瓷廢渣批量生產躍上新的臺階!不久前,佛山一家世界頂級品牌衛生潔具廠的“掌門人”,目睹這神奇一幕,發出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驚嘆:“奇跡!真是奇跡!”
一次對話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廢瓷制瓷奇跡的創造,緣起一次偶然的對話。廣東四通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鎮城、廣東楓溪陶瓷研究所所長陳史民相聚在一起。一位是知名的民營企業家,一位是潮州陶瓷界的技術權威,雖然互相慕名,但卻素昧平生。這次的不期而遇,因久懸 而未決的難題使他們談到一塊:近幾年,潮州陶瓷業飛速發展,成為飲譽海內外的瓷都,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廢瓷嚴重污染環境,既占用土地、堵塞河道、污染農田、影響景觀,又成為老鼠等的活動場所,構成環境安全的隱患。與此同時,由于瓷土大量開采和浪費,再過10年,瓷都可能出現無瓷土的尷尬局面。環境污染、資源缺乏,成了制約陶瓷業發展迫在眉睫的難題。你一言,我一語,他倆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投機。
共同的難題,共同的命運,兩人心心相連。他們決心聯合創造“雙贏”:陶瓷研究所有人才,有技術,多年來對廢瓷回收利用有了一定的研究;民營企業有資金,有實力,渴望打出一片新天地,因此,他們一拍即合,科企聯姻破解這一全球性的難題。
這次對話,猶如一聲春雷,一下子在瓷都炸開了,廢瓷再生成了市民談論的焦點。潮州召開“兩會”,政協委員提出了轟動一時的回收利用廢瓷的提案。人大代表也提出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相同建議。媒體不謀而合,紛紛在第一時間作了報道,陶瓷廢渣回收利用成了民眾的強烈呼聲。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了大家的共識,蔡鎮城、陳史民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2003年3月,他們聯手成立了潮州綠環陶瓷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中國瓷都的一場“革命”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公司籌集資金5800萬元,征地108畝,建起了專門的實驗室和廠房,開始了全國范圍內首例“陶瓷廢渣回收利用”——以廢瓷制瓷的試驗。等待他們將是怎樣的命運呢?
一項試驗
復雜化的事情,就要簡單化處理。
陶瓷廢渣回收利用,他們首先進行小型實驗。
廣東楓溪陶瓷研究所把這項實驗作為“重中之重”,成立了所長陳史民、副所長丘偉志等5人攻關小組,試驗緊鑼密鼓開展起來。
廢瓷所謂廢,就是它的成型屬性為“零”。正因為“零”,就無法成“器”了。如何使廢瓷的成型屬性從“零”到“有”,就只能靠科研人員神來之手,附予新的生命。找到問題的癥結,他們將廢瓷、廢渣,碾成粉狀顆粒,把脊性、粘性兩種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先后用10種不同的配方進行了整整一年的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刻苦攻關,終于首次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取得科學的數據,制定出成功的方案。
小試之后,又馬不停蹄進行“中試”。他們按獨特的配方,研制幾百公斤瓷泥,制成第一批成型的衛生潔具。這時,盡管他們渾身汗水,雙手沾土,疲憊不堪,但手捧潔具,仔細端詳,什么艱辛痛苦統統置之腦后,心中充滿歡樂,臉上洋溢著迷人的笑容。在崎嶇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他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光輝的頂點正在向他們招手。
中試之后,批量生產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你看,廢瓷堆成小山,經過三級粉碎,進入粉球機磨成了瓷粉,又經攪拌池多級攪拌過濾,其中加入廢瓷成份可達40%以上,最后制成了可供生產的優質瓷泥。
為了使產品質量上乘,綠環公司對生產線全面技術改造,讓流程更加自動化和科學化,更加省時、省工、省料、省力。他們建起了潮州目前最大、最先進的隧道窯,全長96米,橫截面3.08平方米,最高溫度可達攝氏1350度。它是由潮州市索力德耐火廠自行設計、自行制造、自行安裝,一次點火成功,且節能高效,產品成品率創了新高。一名操作手坐在儀表前控制電腦,就可以日以繼夜不停生產。產品經檢測,完全符合國際標準。令人頎喜的是,其部分成型屬性甚至還優于一般瓷泥制成的瓷器。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把腐朽化為神奇。他們又如何再接再厲,開創陶瓷發展史新的紀元?
一場革命
消滅公害,就要有公心。
陶瓷廢渣“好用”,但要“用好”,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用好”廢瓷,是一場真刀真槍的“革命”。綠環是這場革命的“排頭兵”,是陶瓷業界的典范。
從立項開始,潮州市委市**就高度重視,有關部門一路大開綠燈。市委書記駱文智,幾次作了批示、指示,給足政策,排解難題,全力支持。項目上馬,急需辦廠用地,一開口就要100多畝地,在寸土寸金的今天,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在市長的過問下,在市開發區二期用地中撥出108畝地,以成本價**給綠環。有了土地,折遷理賠又難題迭起。在市主要領導親自督促下,才得以圓滿解決。緊接著,用水、用電、稅收等出現一系列問題,也一一迎刃而解。綠環拔地而起,批量生產變成了生動的現實。
綠環試驗得到廣東省**領導的重視,時任副省長的游寧豐同志親自作批示給省發改委和潮州市市長,要求支持這一項目,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省有關部門撥出530萬元給予扶持。國家科技部、財政部把這一項目作為技術創新基金立項。綠環的專利申請,也得到確認。綠環為了造福子孫后代,真情感天動地,他們“過五關斬六將”,使這一新生事物有了立足之地,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了解產品,如何打造品牌?由于“四通”產品是中國名牌,有堅實的客戶基礎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銷售網絡暢通健全。綠環搭船出海,產品一面世上市,就立刻供不應求。馬來西亞、西班牙、澳大利亞的客商,還專門派員進駐綠環,全程監制。綠環有了“通行證”,產品成功打進了國際市場,在國內市場也十分暢銷。
綠環讓廢瓷神奇再生,不僅構筑了陶瓷生產新的循環經濟模式,而且實現了陶瓷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在陶瓷業界引發了一場“地震”。潮州不少企業前往取經,作起了陶瓷廢渣回收利用的大文章。據有關部門估算,潮州一年的廢瓷就達10萬噸以上,綠環可消化2.8萬噸。蔡鎮城說得好:“滅公害,要有公心。滅大害,要靠大家。”
在全國陶協年會上,蔡鎮城將這一喜訊告知同行,立刻引起了強烈反響。景德鎮、淄博等地同行表示,要引進“陶瓷廢渣回收利用”新技術,將“放錯地方的資源”變為再生資源,共同迎接陶瓷行業新的春天。
上一篇: 突破玻璃幕墻耗能途徑應該合理選擇玻璃
下一篇: 奢侈品家居還挺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