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中國古陶瓷的成型工藝也是隨著人們對泥土的認識不斷增加而不斷發展進步的。在上古的時候,人們發現被水浸濕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后變得堅硬起來,于是開始有意識的以泥巴去制作一些日用器物的形狀。在這個時候這種以手工形式捏制出來的器物還不能被稱做陶器。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們偶然發現了經過火燒制的泥制品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
中國古陶瓷的成型工藝也是隨著人們對泥土的認識不斷增加而不斷發展進步的。在上古的時候,人們發現被水浸濕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后變得堅硬起來,于是開始有意識的以泥巴去制作一些日用器物的形狀。在這個時候這種以手工形式捏制出來的器物還不能被稱做陶器。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們偶然發現了經過火燒制的泥制品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這個時候陶器的制作還是以手工捏制為主。也有的專家認為可能是先用柳條或者是藤條編制成型,然后再將調稀了的泥土糊抹到這些柳條框架上,再送進火里燒制。但無論如何在商代以前陶制品還是以手工捏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捏制法”和“泥條盤筑法”。
“輪制法”的出現可以說是制陶業的革命性進步。“輪制法”使得制作陶胚大大加快,胚體也更加規正。一般認為“輪制法”出現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而盛行于山東龍山文化。早期的陶車轉動的很慢,這也許是由于當時人們對機械裝置的認識還不足,或者是當時黏土制成的胚體機械強度還不夠,不能承受很快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但畢竟陶器的制作已經開始由純手工轉向機械化制作了。因此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快輪成型技術就出現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利用快輪成型方法是:將坯泥放在制坯工具上,利用陶車的轉動,輔以手工將胚胎拉制成需要的形狀,取出晾干。然后在半干的胚體上修胎,挖足,再采用剔刻、劃、畫、堆塑等方式做出各種文飾圖案,最后上釉,這樣一件陶瓷器物就順利成型了。如果是大件器,則需分上下兩截分別拉坯,然后用胎漿或胎泥連接成整器。
除了主流的陶車輪制法外,由于一些特殊器型的要求,還有采用其他特別的成型方式。比如采用陶范模制成型。唐三彩的人物,動物等就是這樣分兩邊模制后在合為一體的。還有一種叫雕鑲成型法,就是將泥胚先制成胚板,切成適當的條塊,再根據要做器物的形狀用泥漿把各塊胚條粘接起來,最后修理表面而成型。比如一些方型的尊、爐就是采用這種方式成型的。
上一篇: 教您如何從三個角度確定家裝風格
下一篇: 瓷磚選購釉面磚的分類和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