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這個什么都求新求快的時代,有些人似乎有些喜歡反其道而行。使用珍貴的紅木,保留中國傳統的手工榫卯結構,堅持使用傳統榫接技藝承制家具,費時費工費料。這個聽起來就有些俠義風范的品牌青木堂,有個很不中庸的信條——“擇善固執”。今天和臺灣人講傳統文化是讓人有些精神壓力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知書達禮的臺灣人身上體現得更加清晰。
這個什么都求新求快的時代,有些人似乎有些喜歡反其道而行。使用珍貴的紅木,保留中國傳統的手工榫卯結構,堅持使用傳統榫接技藝承制家具,費時費工費料。這個聽起來就有些俠義風范的品牌青木堂,有個很不中庸的信條——“擇善固執”。
今天和臺灣人講傳統文化是讓人有些精神壓力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知書達禮的臺灣人身上體現得更加清晰。青木堂品牌傳人葉先生,一襲中式布衣穿得自在熨貼,講起自己父親當年心授口傳的堂訓,他滔滔不絕。
“他一生有不少頭銜,但一直鐘愛‘師傅’這個稱呼。在他看來,木業這個行業分為三個等級。一為木工,只要能錘釘鉆孔就可以是;在機械化時代,許多從業人員過于依賴機械成品,缺少追求精進的執著和勇氣,只能停留在這個階段;而第二種“木匠”,經過三四年的養成,勉強可以出師,在掌握技術之外,或許還有一些歷年積累的相關知識。而第三種“木師”才是從業人員應該追求的境界,因為大樹古木是有生命、有靈性、有氣息、有表情的,每一塊木材都蘊藏著自己的生命信息,在好的匠人手中,這些靈性與信息能被含蓄、靜致而又豐美地展現出來。
匠人的每一鑿、每一刻都是人與木之間的溝通、交流,匠人披閱、呈現木的美,木成就匠人的的愛與技心。木與匠,不止是原料與人的關系,也是一種創造與融通的過程,這種木與匠的相遇,也是一種緣分,迢迢千里,邂逅相見,與子相悅。家具之于青木堂,便如自己的兒女,”如果買家不懂得珍惜,那是情愿留女兒在家也不嫁的”。10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的葉泰欽先生和妻兄江季平都出生于臺灣的安平,臺灣曾經的第一大港和早期經濟根基。從學徒習藝完成到病逝,江季平50多年與木業為伍,堪稱木藝達人。今天中國風興盛是契機,但也引發了大量快速炮制的“仿仿古家具”充斥市場。葉先生倒也不以為然,“好的東西是給懂的人用的”。蔣宋美玲女士在中山樓里的專用花梨木搖椅就是青木堂的作品。
近年來青木堂的產品專注于在家具中融會東方文化的精氣神,在形式上摸索現代風格。“自然-理畫”、“大器.天生”、“和風”、“承天”幾個系列風格更偏禪意,精致的手工基礎上也考慮到人體工程學設計原理。“自然-理畫”系列每個部件都有著優雅的弧線彎曲,簡約的造型卻有著舒朗的氣度。多年生的天然花梨材料的榫接部分,處理得圓潤柔和,這些 只能以傳統工藝手工完成。“大器.天生”系統則出滿榫,做明頭,以現代東方家具的手法對整塊木材做部件形體塑造,用條形木材做椅面和椅背,用合抱粗的木材弦斷面做漢瓦型小阿凳,用整塊木材做餐桌、茶幾、字臺的整體臺面,擯棄偽裝涂飾,花梨木的天然紋理完美呈現,木色天然,風姿挺括。“承天”、“和風”更是由青木堂匠人親手創設,設計師僅對產品的造型略做了一點潤色。其中“承天”系列的云紋裝飾都是由匠人純手工雕刻而成,所有最后呈現的效果均由匠人先立形于心,再運筆于刀,一刀一鑿,琢刻而成。“和風”的榫卯結構是匠人獨到的秘技,這組家具最考驗匠人的手工功力。樸直的造型、洗練的氣質, 曲盡木質本色,又張揚人生教養, 這樣現代演繹明式家具精神的方式,因為古典而現代。
手工木制家具不僅僅是產品,更是與“木”的融通、生命的萃取的過程。匠人愛木善治,“代人立物,以代物立言”,成就人和木的雙向生命交流。精神上傳乘東方文化的禮義文明,造型上追求東方的寧靜與禪思;需要對材質本身的生命和靈氣給予尊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持與理解。在臺**南,青木堂專門在原有的廠房里設立了一個家具產業生態博物館,收藏傳統經典家具,展示植栽生態環境,同時還設有木工體驗區,讓參觀者可以直接與匠人生涯溝通、交流。木有本心,木的生命不會因砍伐而終止,匠有所執,匠人愛木之心也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大工業時代的今天,手工木業因匠人的執著而存,也因之通達了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