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色视频在线观看_男女生在一起差差差_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aⅴ_《色戒》未删减版在线观看视频

上海裝飾行業協會官方合作網站
400-118-8580
首頁 > 裝修知識 > 裝修設計 > 裝修話題 > 裝修知識
家具投訴成熱點 專家教你如何把家具放心買回家
發布時間:2009-03-20 作者:ccy 瀏覽:37

概要:   一套家具,有的賣上幾千元,有的卻賣上幾十萬元,實木的、進口的、真皮的……在花樣繁多的宣傳背后,究竟有怎樣的陷阱?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統計,去年家具類商品的投訴激增,投訴率占到全年投訴案件的4。17%,成為2008年十大投訴熱點的第五名。

  一套家具,有的賣上幾千元,有的卻賣上幾十萬元,實木的、進口的、真皮的……在花樣繁多的宣傳背后,究竟有怎樣的陷阱?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統計,去年家具類商品的投訴激增,投訴率占到全年投訴案件的 4.17%,成為2008年十大投訴熱點的第五名。其中被投訴的主要問題為,"生產環節質量把關不嚴,產品出廠時達不到國家或行業標準"、"銷售環節虛假宣傳,把國產的說成進口的,普通的說成紀念版、收藏版,板材的說成實木的,仿皮的說成真皮的"等等,從這些投訴問題中可以看出,消費者用不菲購買的家具商品,很可能根本就物非所值。

圖片資料

  除此之外,市消協在公布的"2008年消費投訴熱點"中還指出,家具類商品存在的問題還有"銷售合同書寫不規范,一些主要條款詞義不準確,口頭約定與書面合同有較大差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經營者遲延交貨、送來的貨物與消費者在展廳看到的不一樣、消費者在付款后根本收不到貨物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履行事先承諾的售后服務,消費者一旦付款,很難再享受到經營者承諾的各項服務"等。

買回的家具成了污染源——— 家具質量難盡如人意

典型案例

  去年4月5日,消費者劉女士在哈爾濱市一個家具賣場花6500元購買了一套臥室家具。購買時營業員再三表示這套家具是廣州大型家具企業生產的,所使用的板材也都是"環保材料",絕對不會對房間造成污染。然而,當劉女士將家具買回家后發現,家具里散發出的甲醛味和油漆味特別重。于是,她找到經銷商進行交涉。經銷商答復是,新家具肯定會有一些味道,平時只要經常開窗放一放,多讓空氣流通,過一段時間家具的味道就沒了。聽了經銷商的話,劉女士每天都開窗幾個小時,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劉女士發現家里的家具氣味還是沒見好轉。這時劉女士感到身體也出現了不適的癥狀,每天都會劇烈地咳嗽。經醫院檢查,是由于家具污染,劉女士的哮喘復發。

消協點評

  目前,關于甲醛含量超標,木頭變形或出現裂紋等家具質量問題的投訴,在整個家具類產品投訴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并不知道所要購買的家具都使用了哪些材料、油漆、粘合劑等,也不知道這些材料是否屬于無毒無害,難以判斷家具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這就形成了在家具交易中,消費者的知情權得不到保護,與經銷商相比處于明顯弱勢地位。

  另外,還有些家具生產廠家設備簡陋,產品質量難以達標,這也是造成家具投訴率激增的原因。在以往的投訴調查中曾經發現,有些家具生產企業,只是雇用了幾個非專業工人,配上幾套刨子、手鋸,再買上一些木料,租幾間郊區民房就開始生產家具。這樣的家具廠由于"先天不足"決定了它們不可能真正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自然也無法保證。

律師提醒

  在購買家具時,消費者首先要仔細了解家具生產廠家的信譽,家具名稱、材質、規格、型號。其次消費者還要了解有關產品的三包規定和行業規定及可接受的非質量問題,這樣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對可能產生的行業規定可接受的非質量問題就有了心理準備。最后,購買的家具產品一旦出現了質量問題,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事先了解的相關規定與經銷商進行有理有據的維權。在此還要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索要發票,只有如此才能在維護自身權益的時候做到萬無一失。

真皮沙發局部真皮——— 欺詐花樣再翻新

典型案例

  消費者郎先生去年8月份花18000 元購買了一套水牛皮沙發。當初,經銷商對郎先生保證,沙發的所有皮面均采用的是進口水牛皮。可是將沙發買回家后,郎先生發現沙發的背面和側面根本就不是什么水牛皮,而是一種手感近似水牛皮的人造革。為此,郎先生找到經銷商理論。經銷商卻說,皮沙發都是這樣的,側面和背面這些人不經常接觸的地方大多采用人造革,只有正面才是真皮的。再說,合同上也沒有寫明沙發所有的皮面都使用真皮。郎先生認為,經銷商在和自己玩文字游戲推脫責任,于是來到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

消協點評

  一些不法廠商經常在材質上玩花樣坑人。如購牛皮沙發時,要寫明"牛皮沙發"或"全牛皮沙發",因為按行業規定,前者沙發后背可以不用牛皮而用合成革,而后者必須全部是牛皮。木質材料的家具要詳細寫明各部位的材質。材質應在合同書、訂貨單、發票上如實寫明。

律師提醒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商家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行為是一種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以根據該法第49條的規定向商家主張雙倍賠償,即要求商家退貨返款并按照購買商品的價款給付一倍的賠償,如商家拒絕履行該義務,消費者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維權。第一,持購物憑證直接到商家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請求消協進行調解。第二,如消協調解未果,消費者可訴訟至法院,也可以直接訴訟至法院,要求經營者退貨返還貨款,并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主張賠償。但需要提醒消費者注意的是,在購物時一定要索取購物憑證,并要求商家在憑證上加蓋公章并詳細注明商品的具體材質(如注明"真皮"字樣)、特征(如注、"進口"字樣)等,以便維權時能夠明確經營者和侵權的事實。

簽訂合同保自己——— 消費者應多留一個"心眼"

典型案例

  消費者杜先生2008年10月份在開發區附近的一個家具賣場購買了一張餐桌和六把餐椅。由于經銷商當時告訴杜先生這套家具有現貨可以馬上送貨,雙方就沒有簽訂買賣合同,杜先生也是因為經銷商承諾可以馬上送貨,所以當即就交了全款。然而,當經銷商將家具送到后,杜先生發現餐桌的內側有一處油漆脫落,于是他要求經銷商對餐桌進行更換或者退貨。可是經銷商卻說,這款餐桌屬于打折處理產品"不退不換"。由于杜先生沒有家具買賣合同,他到有關部門投訴過多次,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最后,他來到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在消協工作人員的調解下,經銷商答應給杜先生退貨。

消協點評

  現貨不簽合同,已經成為一些家具經銷商的慣例。經銷商在銷售現貨時不簽合同,往往只以一紙收據打發消費者,使買賣雙方無法在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約定,以此逃避責任。此外,家具買賣合同上不蓋賣場認證章,也是賣場為逃避責任的一種手段。在正規的家具買賣合同文本后面,除了買賣雙方簽字蓋章的位置外,還應有賣場加蓋認證章的位置,這是證明交易在某賣場進行、賣場對交易負有監督管理責任的重要證據,一旦發生糾紛,賣場不但負有調解糾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義務,而且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對此, 許多消費者并不了解,往往忽視了這重要的一環,而一些市場和銷售者出于規避責任、逃避監督等原因,對此并沒有盡到告知義務,致使一些消費糾紛處于扯皮狀態,難于解決。

律師提醒

  購買家具要有合同意識,無論現貨還是定制,一定要認真簽訂合同,對產品質量、環保要求、交貨期限、違約責任等重要條款要詳細填寫,與銷售者據理力爭。在家具交易的合同中,經銷商往往只簡單的寫下商品價格、型號、數量和交貨日期,而很少注明經銷商商違約后應該承擔哪些責任。這導致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后,要求經銷商賠償時沒有依據,因此, 家具交易的合同上應該寫明違約責任。同時,還應在合同上加蓋賣場印章,以防經銷商找不到時要求賣場承擔相應責任。

典型案例

  今年1月10日是市民萬女士兒子結婚的日子。為了給兒子布置新房,萬女士早早就已經開始為兒子購買家具。去年8月2日,萬女士在南崗區的一家家具賣場為兒子訂購了一套家具,并與商家約定在去年11月份將家具送到。本以為自己打足了提前量,應該萬無一失。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到了交貨日期,經銷商卻沒有把家具送來。萬女士給經銷商打電話詢問情況,經銷商答復星期日就可以送貨,可是此后的兩周時間里經銷商也沒有將貨送到。去年12月初,萬女士去賣場找到了經銷商,經銷商對她說:"現在貨不全, 等貨全了一齊給你送過去。"眼看兒子的婚期就要到了,萬女士提出退貨,可是經銷商卻不答應。萬女士回家又等了一周的時間,經銷商依然沒有將家具送來。為了不耽誤兒子的婚期,萬女士只好為兒子重新選購了一套家具。今年2月份,萬女士接到了家具生產廠家打來的電話。在電話中家具生產廠家的工作人員稱,前一段時間他們更換了經銷商所以貨一直沒能送到,現在經銷商已經換完了可以送貨了。接完家具廠家的電話,萬女士氣得說不出話來,兒子已經結完婚了,現在送貨還有什么用?一氣之下,萬女士將經銷商和家具廠家一起投訴到市消費者協會。經過消協調解,經銷商將家具款全部退給了萬女士,并拿出500元錢對萬女士進行補償。

消協點評

  消費者交付了訂金,并與家具店達成了口頭協議,經營者接受了訂金,這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這樣就形成了事實上的服務合同。《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同時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合同法》第六十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等義務。《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

律師提醒

  商家的遲延付貨或收貨后發現商品有質量瑕疵都是一種違約行為,因為自消費者交付貨款時即與商家就形成了一種買賣的合同關系,商家應當按照雙方約定的交貨日期交貨并保證商品無瑕疵,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到期不交貨或交貨后有質量瑕疵就構成了違約,對于遲延交貨的消費者可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三、四款規定解除該買賣合同,并根據該法第113條的規定要求商家退貨返還貨款并賠償消費者的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損失。

售后服務貓膩多——— 經銷商重承諾輕兌現

典型案例

  2008年4月,市民傅先生在一家家具賣場花2000元購買了一套電視柜,安裝完畢后,傅先生發現木質電視柜表面有幾道明顯的劃痕,送貨的工作人員與其負責人聯系后口頭承諾:一周后廠家會發來新品調換,并讓傅先生在送貨單上簽了字。一周后,傅先生與經銷商聯系,經銷商借口最近廠里訂單多,許諾晚幾天調換,然而15天過后,傅先生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傅先生向市場工商部門投訴了此事,沒想到商家卻否認他們曾答應過調貨的事,并拿出傅先生簽字的送貨單說他們的家具沒有質量問題,電視柜上的劃痕可能是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人為損壞。面對經銷商的抵賴,無奈的傅先生來到消協投訴,希望這里的工作人員能夠幫助他解決問題。經過消協工作人員的調查與調解,經銷商為傅先生更換了一個新的電視柜。

消協點評

  家具行業的銷售現在主要為代理經銷商租賃場地銷售,這種銷售方式造成了家具在廠家、代理經銷商和家具賣場之間的三頭關系,而在售后服務上就容易出現各方都沒有著落的情況。一般遇到投訴家具賣場的態度都很好,但經銷商不配合,問題難以解決。廠家認為自己已將產品賣給經銷商,售后服務應該由經銷商解決。而經銷商卻認為家具是廠家生產的,出了問題廠家自然應該負責維修。就這樣,本來三家都應該管的事變成了誰都不管。往往造成,消費者在購買之前,經銷商的承諾擲地有聲,可是,當消費者購買之后,家具一旦出現問題,經銷商就推三阻四,對先前的種種承諾都不認帳。

律師提醒

  消費者有權在通過支付等價的貨幣后, 購買到的應當是合格的商品和享受到優良的服務,這是商品的經營者、服務的提供者不容推卸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由于經營者的責任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和精神損失。消費者根據有關規定有權要求經營者在一定的時限內繼續履行自己的承諾,并賠償由此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