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一組建筑設計圖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觀者無不驚嘆其奇特夸張。在這些圖中,一個龐大的建筑群被梯田環繞,這些建筑或扭曲、或變形、或傾斜,有一棟建筑甚至被設計成了樹杈的形狀。
MAD組織的國際青年建筑師在貴陽郊區設計的CBD建筑方案。
一組建筑設計圖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觀者無不驚嘆其奇特夸張。在這些圖中,一個龐大的建筑群被梯田環繞,這些建筑或扭曲、或變形、或傾斜,有一棟建筑甚至被設計成了樹杈的形狀。
位于北京的MAD建筑事務所在發布這組圖片時說明,這是去年夏天,該事務所策劃并組織的11名國際青年建筑師,在貴陽市的“花溪CBD城市中心設計”中,展開的一次“高密度城市自然的造城實驗”。
CBD是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縮寫,意為“中央商務區”。一般而言,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力量,作為城市的核心,應具備金融、貿易、服務、展覽、咨詢等多種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與通訊條件。
花溪區離貴陽市中心17公里,以優越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民族、旅游、文化資源聞名。在中國最不發達省份之一的省會城市郊區建設CBD,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造型出現,這究竟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學術討論,還是加快西部開發的新思路、大手筆?
國際青年建筑師的“造城實驗”
2月17日,MAD建筑事務所將這組建筑設計圖發布在國外的建筑專業網站,隨后又發布在國內最大的建筑論壇ABBS上。
MAD說,花溪“這片以奇山異水聞名遐邇的多民族聚居地,在貴陽市的未來城市規劃中被定義為一個集金融、文化、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新的城市中心。2008年,MAD邀請11位國際青年建筑師前往現場展開設計討論”。
除了MAD之外,參與這次“集體探索”的建筑師是:美國的Atelier Manferdini,丹麥的BIG,阿根廷的 Dieguez Fridman,美國的Emergent/TomWiscombe,中國的侯梁建筑事務所(HLA),丹麥/比利時的JDS,韓國的MASS Studies,墨西哥的Rojkind Arquitectos,英國/印度的SERIE ,以及日本的Sou Fujimoto Architects。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第六工作室對這一項目進行了總體規劃設計。
在這個名單中,除了MAD和HLA外全是清一色的外國建筑事務所,而HLA也是先在布魯塞爾注冊成立,然后才回到上海的。
這支國際化的團隊參加了一個為期3天的工作營,每個事務所分別針對一個獨立的地塊進行設計。
“每一位建筑師基于他們對當地自然環境與文化元素的理解,提出獨特的設計方案。它們如同自然生態環境中的有機個體,通過彼此的獨立生長形成復合多元的城市生活系統,從而成為自然化的城市人造物。”MAD說。
MAD說,我們已經“在高速的低級復制中生產出大量高密度城市,它們空洞、擁擠、缺乏靈魂。中國的新興城市不應該再繼續拷貝上世紀西方工業文明的天際線。曼哈頓、芝加哥不應該在15年的中國造城運動之后繼續成為我們未來城市的偶像”。
MAD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城市實驗室。“這是一次被提前的關于城市未來的實驗,無論成敗,都會對中國式造城形成幫助”。
貴陽市尚無CBD立項
根據業內人士估算,每一所外國建筑事務所的設計費至少在2萬至4萬美元,千里迢迢到貴陽來“做實驗”,可以想象所費不貲。
MAD建筑事務所的發言人陳小姐說,這個項目的甲方不是當地**,而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商。但甲方是誰,項目具體在什么位置,設計費是多少,“不是討論的重點”。
經記者多方求證,貴陽市目前尚無CBD立項。花溪區分管城建的副區長羅松華表示,他根本沒有聽說過這件事。
羅松華說,花溪區正在請專家對城區做新的規劃,專家們剛考察完,結果都還沒有出來,建設CBD的計劃無從談起。
他說,“CBD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花溪做不起來。”
花溪區規劃局局長熊新平說,這是一家叫做宏立城的房地產公司做的,與**行為無關,“他們連地都還沒拿到”。
從MAD建筑事務所公布的平面圖來看,擬建CBD的地塊位于花溪河沿岸,房屋稠密。記者請羅副區長和熊局長辨識一下這塊地到底在哪里,但他們說圖太小了,看不出來。
記者又向貴陽市規劃局求證,該局總工室的工作人員說,沒有聽說花溪要建CBD。“那么大手筆的方案肯定要報到我們這兒來的,但我們沒有看到相關素材。這可能是房地產公司的炒作。”
“這不是一個以建成為目的的項目”
接受采訪時,MAD建筑事務所的陳小姐強調,對外公布的階段性設計結果是“實驗性的探索”,目的是為了引起公眾對中國城市未來形態的討論。不是實施方案,不是以建成為目標。“正因為如此,公眾的討論才更具有價值”。
陳小姐說,MAD建筑事務所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做兩種類型的設計。一種是表達觀念的設計,建筑成為探討問題、表達主張的載體。另一種類型的設計是實際的建筑項目。
而“貴陽的這個項目可能處于這兩種類型之間,最開始是從一個現實的環境中出發的,有意思的是一系列實際因素卻把這個設計導向了實驗性的探索”。
為什么開發商要在連地都沒有拿到的情況下,花費巨額費用去“炒作”一個在城市規劃中子虛烏有的項目?
陳小姐說,甲方是很有遠見的房地產商,對于花這么多錢做這個實驗“值不值得”,“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CBD的概念也是開發商提出來的。陳小姐說,和大多數設計任務書類似,這個項目的任務書里有很多“美好而含混的描述”和很有“挑逗性”的政治經濟術語。“這種含混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設計可以把這些不確定的目標和理想轉換成切實的形體。”MAD認為,這增加了建筑師發揮的空間。
作為建筑專業人士,MAD有沒有分析過花溪是否適合建CBD呢?陳小姐說,“建筑師完成的是開發商劃定的地塊內的設計,我們并沒有參與到整體的城市規劃中,**和開發商已經決定的東西,不屬于我們的控制范圍。”
那么,MAD在做項目的時候,知不知道開發商事實上還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陳小姐說,“我們得到的土地資料是我們可以展開設計的地形圖紙、紅線范圍和技術經濟指標。至于開發商和當地**之間關于這塊地的歸屬問題,顯然不是我們的職權范圍。實際上從一開始,開發商就給我們劃了一道界限——設計的事情我們負責,土地的事情他們負責。”
“目前這個階段的概念設計告一段落,關于土地問題,可能也處于一個運作階段。作為建筑師,我們更關注的是設計本身的價值。”
在MAD看來,“不知道這個房子能不能蓋起來,這就是實驗的魅力”。
花溪CBD項目是開發商的高層機密
根據資料,貴州宏立城房地產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是當地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該公司在貴陽開發建設的一個高檔社區曾獲多個獎項,在貴陽十分有名。
記者幾經努力聯系上宏立城公司,對方婉拒采訪,但其態度卻讓人覺得,花溪的CBD項目似乎并非空中樓閣。
該公司網站上的“集團簡介”中含糊地提到了“規劃中的數個集物流、城市CBD、高端文化社區、時尚購物中心以及一系列優質、優化的配置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地產項目”,除此之外,沒有與花溪CBD項目有任何直接相關的信息。
記者聯系采訪時,集團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反問:“你怎么知道的?這個項目在我們公司內部都是高層才掌握的機密。”
記者說,網上已經公布了設計方案圖,該工作人員說:“不是國內的網站吧?”
在向集團高層請示后,這位工作人員回復記者說,該項目暫時還未啟動,目前不宜公開,所以無法接受采訪。
記者追問,聽說宏立城公司還沒有拿到地,MAD建筑事務所說這僅是一個學術實驗,是不是這樣?
這位工作人員回答說,“我不知道你的消息來源是什么?我們是已經通過了評估的。如果只是一個實驗的話,你想想,請MAD和外國人來的費用是多少?”
記者再問“通過了什么評估”,這位工作人員便不肯再透露更多內容。
按照相關規定,一塊國有土地開發利用的程序應該是,先由規劃部門規劃用途,國土部門根據出讓地塊的規劃紅線及相關經濟技術指標,向**報批使用權拍賣出讓方案,經批準后,對土地進行估價審定,最后通過土地交易中心拍賣出讓。
在規劃部門毫不知情、土地使用權尚未取得的情況下,開發商為什么要憑空想象出CBD的概念,組織建筑師來做一個空想的方案?
房地產界的一種猜測是,業界常有這樣的操作形式,“開發商很樂于做方案,以遠低于真正建設所需的費用暢想一下某塊土地未來是什么樣,再考慮是否真的要做。只要用漂亮的方案打動了決策者,影響規劃和拿地并不是件難事。” (記者 雷成)
MAD在貴陽郊區設計的CBD建筑方案。
花溪CBD的建筑設計圖發布后,這些奇形怪狀的大樓圖片很快就從建筑專業網站流傳到一些博客和綜合論壇上。
有人表示“很喜歡”,“建筑不一定非要方方正正的”,但反對和質疑之聲也鋪天蓋地而來。
在大部分發表評論的網友看來,這些仿生、科幻的建筑物集中在一起,好像是“群魔亂舞”、“海洋生物的舞臺”、“魔幻現實主義宮殿”、“外星人的住所”。不明就里的網友以為是**出面組織了這次“實驗”,紛紛將矛頭對準了“政績工程”。
“我們花溪是真山真水,不要以整容的借口來毀容。堅決**!”一位貴陽網友說。
“看不出這些建筑物‘與自然的融合’,只覺得這么夸張怪異的大樓如果真的在梯田上建成,只會毀了花溪的原生態景觀。”另一位貴陽市民說。
一位網友說,“越是這種造型非常規的建筑越燒錢……不知是外國事務所只能設計出這種華麗有余、厚重不足的東西,還是因為中國的東家們只欣賞這種東西?”
貴陽網友Mr.OK說:“那些在他國有想法卻無處實現的建筑師終于有了機會,把中國當作了最大的實驗場,居然地處西南偏僻之地的花溪都被盯上了。當真中國就不差錢?”
為什么跨國公司要跑到花溪去辦公?
即便是在建筑專業論壇上,這組建筑設計圖也被認為“過于瘋狂”。
“一定要搞得語不驚人死不休嗎?”有人質問。
“東拼西湊全球火花,合攏正好一堆垃圾。”一位叫“多立克”的網友形容道。
網友石開批評說,“那么多農田已經說明了當地的經濟結構,你往上放啥CBD呢?一邊說芝加哥不應成為未來城市的偶像,一邊在梯田上放芝加哥的碎片?放錯了地方的建筑多是城市的腫瘤。”
上海同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越劍說,從這組設計圖中可以看出,參與設計的建筑師們對花溪并不了解,3天時間不足以讓他們理解當地的文化。
這位貴陽籍的建筑師說,最基本的一點,穿越貴陽城區的南明河上游就在花溪,在上風上水的地方做這樣大尺度的東西是對環境的破壞,花溪的生態環境根本就容不下這么巨大的建筑群。
“這些外國建筑師可能之前連貴州都沒聽說過,通過MAD有一個機會來到這里,待了3天,做出來的設計怎么能融入既有的建筑群落和社會習慣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筑學碩士常玨(化名)說。
常玨說,名單中有許多都是由于觀念過于新潮前衛,在本國無法實現理想的建筑師。他們最關注的問題是表達自己、推行新的建筑理念和設計方法,而不是細心體察當地的地域文化。
“一個建筑建在什么地方,應該是有唯一性的。可這些建筑就好像飛碟一樣突然降落下來,完全是憑空植入的,沒有根。這些設計脫離了建筑的功能意義,超乎常人的認知,而更傾向于藝術行為。”越劍說,“但藝術是私人的,建筑是公眾的,這種超現代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當下的國情。”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越是造型怪異、扭曲的建筑,造價越高昂而不實用,后續維護費用還高得離譜兒,這“背離了建筑學本身的倫理道德”。
常玨還批評“沒有一個建筑是強調節能的”。他說,這樣做的后果是,即使后期使用技術手段來做補救,節能的效果也不會比在最初就把它納入考慮范圍更好。
還有人指出,在貴陽的郊區建造CBD簡直是“異想天開”。
對于建設CBD的城市應該具備什么條件,一種說法是:足夠的國際影響力;足夠的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完備;處于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核心位置;聚集了各個方面的人才。仔細比對這些條件,這個西部欠發達省份的省會城市幾乎無一符合。
在北京工作的貴陽籍建筑師汪劍柃說,CBD不是修幾棟樓就可以一廂情愿搞成的,筑了“巢”也未必能引來“鳳”。交通、物流、通訊等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跟得上,區域經濟、信息、人力資源等有沒有優勢和輻射力,這些都需要提前規劃和考察。
“你總要給跨國公司足夠的理由,為什么老外非要跑到花溪去辦公?”汪劍柃說。
觀念在圖紙上顯示,已是一種實現
對于同行的批評,MAD建筑事務所并未在論壇上正面回應,“我們只是提供信息和我們自己的觀點”。
發言人陳小姐說,MAD對于批評的態度是開放的,這個實驗本身就歡迎更多的人參與探討和研究。網上論壇上的言論不能當成建筑評論來看,有些人的言論方式“非常個人化和情緒化”。
在接受采訪時,陳小姐更樂于表述MAD在建筑上的理念,而對與開發商接觸的細節卻避而不談。
她用“理解狀態不同”來回應“這些建筑與當地環境格格不入”的批評,“要有新的嘗試,否則你永遠不知道更多的可能性”。她澄清說,“我們不是3天就把設計拿出來了。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在當地考察、跟業主見面、開研討會后,歷經半年才公布最后的方案。態度是認真嚴謹的。”
關于花溪是否適合建CBD的質疑,陳小姐說,“我們的設計中也提出了我們的思考,包括對在這里建CBD的思考。”
“項目名稱代表了開發商的一種期望,我們也給它增加了自己的設計理想,給城市中即將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一種想象。”她說。
作為建筑師,難道真的只將自己的設計作為一個實驗,停留在紙上嗎?陳小姐說,“我們想表達的觀念在圖紙上顯示出來,這已經是一種實現了。”
也正因為只是一個實驗,所以環保節能和后期維護成本問題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但陳小姐說,很多設計都在探討用新的方式來實現環保節能。
那么,業主對設計方案是否滿意?陳小姐說,“你不如直接問業主。我的工作是對我們自身的態度進行梳理和表達。”
中國成了尋求廣告效應的業主和先鋒建筑師共同的實驗場
花溪CBD方案讓眾多網友聯想到了早前央視新樓、國家大劇院和國家體育場引發的爭議。在這些地標性建筑招投標中,本土人才全軍覆沒。
當真如MAD所說,今天的中國已經成了全世界的城市實驗室了嗎?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擁抱外國建筑師在中國的創作熱情嗎?
建筑師越劍說,能夠請來10多名國際建筑師,讓建筑業界關注貴陽,說明開發商有前瞻性、有遠見,即便是為“炒作”和造勢也有積極意義。但是這樣的研討活動,為什么不增加國內外建筑師的對話?由國際前沿理念和本土觀念相碰撞,從學術角度來說,不是更有價值嗎?他為業界內這種“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傾向感到擔心。
常玨說,外國建筑師確實整體實力比絕大多數國內建筑師要更為成熟和專業。對洋設計的崇拜是正常的,是進步的動力和方向。事實上,外國建筑事務所在中國設計了大量高質量、但并不大膽突出的建筑,受到矚目的只是一小部分先鋒建筑師。他們的作品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符合國情,其更多的意義在于建筑學本身的研究和理論上的探討。
“國外很明白實驗建筑和建造建筑的區別。比如央視新樓的設計者庫哈斯即便在他自己的國家也是鮮有作品真正實現的。”常玨說,但由于這些建筑師本來就習慣與媒體進行良性互動,在中國,媒體的過度關注使他們的設計有了額外的價值,導致越來越多的客戶愿意投資在他們身上來換取注意力。
“一方面,中國有大量的‘熱錢’來支持他們,新的‘熱錢’需要足夠吸引眼球的建筑來樹立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這些新的建筑使先鋒建筑師們實現了理想。隨著二線城市的開發,先鋒建筑師的追隨者會越來越多。”常玨說。
常玨認為,媒體對建筑的評介往往是漂亮的圖片配以簡單的文字,這使越奇怪、越夸張的建筑越容易獲得更多的媒體曝光,有奇思異想的建筑師往往占得先機。
“先鋒建筑師目前是中國媒體的熱點,是民眾口誅筆伐的對象。花一筆不大的錢,做點有爭議的作品,無論好壞,只要吸引眼球,就已經成功了。地塊和項目得到了關注,隨后的開發和銷售就自然容易了。”
“所以應該說,中國成了尋求廣告效應的業主和國外先鋒建筑師共同的實驗場。”常玨說。 (記者 雷成)
上一篇: 彩色廚柜打造多彩生活感受
下一篇: 03月16日瓷磚網上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