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艱難的選擇
發布時間:2009-03-13
作者:ccy
瀏覽:52
概要: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美國多家銀行倒閉,聲名顯赫的花旗集團也不得不與**達成股權轉換協議,**持有的部分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花旗在紐約股市的股價一度跌破每股1美元。
美國
金融危機
銀行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美國多家銀行倒閉,聲名顯赫的花旗集團也不得不與**達成股權轉換協議,**持有的部分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花旗在紐約股市的股價一度跌破每股1美元。
根據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一項統計,美國問題銀行數量去年第四季度上升到252家。如果美國的失業率繼續攀升至10%,且房地產價格又不能止跌回升,預計將有約100家銀行在2009年破產。
美國銀行業目前最明顯的病征是資不抵債。有專家估計,美國銀行業已整體上資不抵債,預計需要1.5萬億美元才能使之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美國銀行業面臨如此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銀行業在危機之前極度追求高杠桿率。
所謂“杠桿”,通俗地說,就是四兩撥千斤。杠桿率就是總資產除以總股本的比率。財務上的杠桿就是利用借貸來擴大資產規模,增加盈利能力,只要凈資產回報率高于借貸成本就行。有統計表明,歐美銀行的凈資產回報率從1996年的13%增長到2007年的21%,而其平均資產回報率卻從0.60%降為0.58%,真正給銀行帶來巨大利益的是不斷攀升的杠桿率。
然而,杠桿是雙刃劍。高杠桿率意味著資本充足率不足。當市場出現逆轉,金融危機爆發,高杠桿率的負面效應即刻顯現,貪婪造成的損失很快吞噬了有限的資本金。因此,金融機構的當務之急就是“去杠桿化”,也就是把放出去的貸款收回來,不再發放或較少發放貸款,提高放貸門檻,全面收縮信貸,這就是“惜貸”。金融系統一下子從流動性過剩變成流動性緊縮,傳導到實體經濟,就導致經濟衰退。
為對抗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奧巴馬**宣布的一項措施是,設立**與私人合營基金,通過向私人資本提供貸款,鼓勵私人資本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這樣做可避免**過多直接干預,但難以操作,不良資產如何定價尤其棘手。為拯救銀行業,美國**宣布的另外一項舉措是對全國主要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也就是“體檢”,如果通不過測試,就實行技術性轉股。對花旗的“轉股”就標志著美國新的金融救援拉開了序幕。
將優先股轉為普通股,增加銀行的股權資本,這實際上是**向銀行注資,或稱國有化。要重建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提高資本充足率,要么減少資產,要么增加資本金。由于危機發生后買家減少,銀行**資產有困難,所以,通過注資直接增加資本是現實的選擇。
危機之初,美國**嘗試采取購買銀行不良資產的辦法,但效果欠佳,隨后轉而效仿英國**向銀行注資。為避免國有化之嫌,**先購買優先股,現在又通過技術性轉股臨時控股銀行,以提振存款人的信心。美國**現在努力解釋此舉不是國有化,聲稱其仍然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這似乎要傳遞的信息是,**現在的做法實屬無奈,一旦情況好轉就會重新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