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還需“攻堅戰”
發布時間:2009-03-12
作者:ccy
瀏覽:46
概要:
今年**工作報告指出“將全國城鄉居民分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范圍,三年內參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這無疑是旨在緩解“生老病死”后顧之憂的利好消息。
醫保
城鄉居民
今年**工作報告指出“將全國城鄉居民分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范圍,三年內參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這無疑是旨在緩解“生老病死”后顧之憂的利好消息。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種不同醫保方式也存在,保障水平與報銷上限差異大,跨地域治療報銷障礙多,一些重大疾病尚未納入報銷范圍等問題還存在。
比如,今年2月***總理在天津火車站救助白血病患兒李瑞,李瑞的父親李貴樹說,現在他不擔心兒子沒錢治病了,但兒子的小病友中,卻有很多還在為治療費發愁。李瑞治病已然“不差錢”,但李瑞的幸運顯然不能惠及其他眾多沒有“臨幸”的患兒。目前我國白血病患者以每年3萬到4萬的速度增加,這也是人大代表、山東臨沂市人民醫院院長尹傳貴提交建議,呼吁**將白血病納入醫保的原因所在。
再比如,北京非農業戶口的兒童可享受“一小”政策,即北京市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凡具有北京市城鎮戶籍的兒童(出生28天后)、在冊學生,年繳50元,最高報銷17萬元。但是,來京打工者的孩子卻不能參加這種醫保。一位外地來京的16歲白血病患兒家長說,新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低,離開家鄉,在北京求醫,報銷手續繁瑣,花費近30萬元只報銷3萬元。
此外,相對于發達國家“一人參保全家受益”,我國的醫保政策不光是家庭成員分別繳費,而且報銷也是“各自為政”。也就是說,如果某個親屬患重病、治療費用不足,卻無法使用其他家庭成員的醫保賬戶資金與報銷額度。所以,有政協委員建議,應當實行醫保“家庭賬戶”。因為,“同舟共濟”本來就是家庭成員、直系親屬間的常情。事實上,醫保“家庭賬戶”模式已在個別地區試點。降低醫保賬戶金閑置率,使基本醫療保險由“保大病、保住院”的單一保障模式向“門診、住院保障兼顧”的全面保障模式轉變,并且不斷擴大醫保報銷范圍,是百姓的共同心聲。
關于醫保的繳費金額、負擔承受力與報銷上限的關系,也是**應當進一步考慮的問題。正如前例所說,北京市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年繳費50元,報銷上限17萬元。50元對于北京市民而言,可能僅是給孩子吃頓“肯德基”或者“麥當勞”的價錢。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愿意多繳納一些保險費,為唯一的“寶貝”換取更高的醫療保障。
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對于大病醫療,本次醫改框架中,將由社保和衛生部門合力探索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居民在基本醫保基礎上,可自己或由所在單位再投入一些資金補充入醫保基金,患病后可得更多補償。這種思路是可行的,但“額外保障”與“基本保障”不能成為甩包袱的關系。畢竟,得“基本小病”沒有醫保人們也看得起,恰恰是某些“額外大病”才是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工作報告指出,未來三年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累計投入8500億,這給群眾帶來更多健康希望。而打破醫保體制隔閡,全面建立大病救助金機制,最終落實醫改的公益性,顯然還需要一系列“攻堅戰”。(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