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為何陷入尷尬?
發布時間:2009-03-03
作者:ccy
瀏覽:49
概要:
從去年以來,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國際上,美國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不斷蔓延。國內經濟也從防通脹轉為保增長。面對國內外經濟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劇烈變化,有一種現象頗耐人尋味,經濟學家們集體失語,既沒有做出預警,也未能提供防范措施,大都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陷入迷失。全球的經濟學家包括那些諾獎得主價值幾何。真讓人懷疑經濟學的科學性。
從去年以來,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國際上,美國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不斷蔓延。國內經濟也從防通脹轉為保增長。
面對國內外經濟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劇烈變化,有一種現象頗耐人尋味,經濟學家們集體失語,既沒有做出預警,也未能提供防范措施,大都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陷入迷失。全球的經濟學家包括那些諾獎得主價值幾何?真讓人懷疑經濟學的科學性。
國外經濟學家對金融危機之所以沒有預測出來,是因為他們把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教條化,將自由市場看作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惟一妙方,迷信市場萬能、資本萬能。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其所謂的“資本萬能論”不攻自破,也使各國經濟學家們大跌眼鏡,陷入難于自圓其說的尷尬困境。
中國的專家判斷失準緣于一些專家的“洋教條”。長期以來,有些專家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判斷,不是依據中國經濟的實際,而是迷信西方的理論學說,亦步亦趨地追隨西方,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套用中國,分析的方法是西方的數理模型,依據的數據資料來自國外,有的甚至將西方的價值立場也隱含在對國內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之中。中國的專家之所以判斷失準,根子在沒有形成符合自己國情和實際的分析方法。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市場經濟與國外市場經濟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差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不等同于自由市場經濟。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和學說因各國經濟社會特點、歷史文化傳統不同而迥異,國外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并不具有普適性。因此,對國外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對國外那些為利益集團服務的經濟學家的學說和觀點,不可不加分析地照搬套用。
現在有些專家不是踏踏實實地做學問,而是熱衷于借媒體炒作,制造轟動效應,嘩眾取寵,這是不足取的。真正的專家只有立足于中國實際,獨立思考和判斷,建立切合中國特點的經濟分析方法并以之來分析中國,才能形成有科學指導性、符合中國發展實際的經濟學理論。(甄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