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以平凡詮釋一心為民用生命奏響和諧樂章--記者手記:探訪英雄譚東生前的足跡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唐月偉)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區西嶺雪山,因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而得名。巍巍群山,茫茫白雪,春看杜鵑,夏滑草,秋賞紅葉,冬戲雪,這里優美的景色令無數中外游客向往。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唐月偉)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區西嶺雪山,因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而得名。巍巍群山,茫茫白雪,春看杜鵑,夏滑草,秋賞紅葉,冬戲雪,這里優美的景色令無數中外游客向往。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為了保障這條到西嶺雪山旅游線路的暢通和安全,有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人民的好交警,用年僅45歲的生命譜寫了一曲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贊歌。
他,就是不久前殉職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交警大隊事故預防處理中隊西嶺執勤組組長譚東。
譚東,男,漢族,生于1963年4月14日,四川省遂寧市人,1986年7月入黨,大專文化,三級警督。1999年9月已是副營級的他從部隊轉業到成都市大邑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做了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2004年7月輪崗到大邑縣交警大隊西嶺執勤組,2009年1月5日23時45分犧牲在自己戰斗了4年多的執勤點上。就在英雄殉職的7天前,他曾義無反顧跳進冰冷刺骨的渠水中救起一名群眾后患上了重感冒,隨著身體免疫力下降,加之長期勞累,不幸突發病毒性心肌炎與世長辭。
追憶,英雄生命中最后的七天
如果只是從譚東犧牲這件事的表面看,并沒有像其他英雄那樣走的驚天動地或者轟轟烈烈,但隨著記者幾天來在他生前戰斗和生活過地方的實地走訪,一個集無數平凡小事于一身的英雄,漸漸清晰起來。
西嶺執勤組位于距縣城五十公里外的大邑縣花水灣,是整個中隊居住條件最差,工作環境最為惡劣的執勤組之一,只有幾間破舊透風的瓦房,包括譚東在內一共只有四名警力。由于長時間警力嚴重不足,所以他們只能分成兩個組,一個組連上三天三夜后再由另一組接替循環。這樣計算,每位民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上班,相當于五百四十個工作日。從2004年7月到2009年1月5日譚東同志殉職,他把根扎在這里,一干就是四年多。打開譚東搭檔民警楊杰的執勤日志,透過簡短的文字和樸實的語言,我們依稀可以看到譚東同志生命中最后的七個日夜…
2008年12月29日,清晨6時起床,跑操,開車巡邏西嶺雪山前后山。晚21時至22時,譚哥跳入趙坪電站引水渠救出落水的成都西嶺雪山旅游開發公司營銷部經理祝林。
12月30日,清晨6時起床,跑操,開車巡邏西嶺雪山前后山。由于救人,譚哥患上感冒,10時去西嶺鎮醫院拿藥,當天糾正交通違法行為5起。
12月31日,清晨6時起床,跑操,開車巡邏西嶺雪山前后山。9時,譚哥交班下山。16時30分譚哥到交警大隊學習2009年執行的新交通法規。
2009年1月1日,譚哥本應在家休息,但他又把新下發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簡易程序)送上執勤點,并將規定精神,傳達給另一組執勤交警陳治江、楊霄。
1月2日,譚哥在家休息一天。
1月3日,清晨6時起床,跑操,開車巡邏西嶺雪山前后山主要干道。9時回西嶺鎮執勤點值班,當天糾正交通違法行為4起。
2009年1月4日,清晨6時起床,跑操,開車巡邏西嶺雪山前后山主要干道。9時許譚哥去西嶺鎮醫院再次看病,當天糾正交通違法行為6起。
看似平凡而普通的七天,但追尋英雄曾經的足跡,還得從這七天中的第一天也是導致英雄犧牲的最為重要的一天說起。
救人,在冰冷河水中上演的生死時速
幽深的暗渠,湍急的流水,黑黝黝的暗洞,當被救者祝林帶著記者來到不久前發生的車禍現場回憶被救的經過時,順著他的手指,聽著在場群眾劉建軍夫婦的訴說,那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營救仿佛就在眼前。
祝林車禍后墜入的暗渠
讓我們把時間再次還原到2008年12月29日的21點20分。
寒冬臘月的大邑西嶺雪山,入夜后空氣濕冷,凍雨淋漓。家住西嶺鎮沙坪村的村民王秀蘭外出倒垃圾時發現一輛小車從西嶺鎮雙河橋頭沖下了橋并迅速報警。接警后的譚東和搭檔楊杰立即沖向現場:一輛白色夏利車頭朝下翻倒在離路面四、五米深的河邊,車內卻不見了駕駛員。此時王秀蘭跑回家喊來丈夫劉建軍幫忙…
十分鐘后,熱心的群眾終于在200米外的河渠內發現了落水男子祝林正抓著樹根聲音微弱的呼救,隨時都有被湍急的渠水沖走的危險。由于水速很急、渠壁陡直,岸上站滿了人,卻沒有一個人敢跳下渠中救人。此時的祝林身體已經凍僵,生命危在旦夕。緊急關頭,譚東及時趕到,一邊脫外套一邊向落水男子大喊:“我是警察,一定要堅持住”,然后縱身跳進了冰冷刺骨的水渠。搭檔楊杰迅速拋下救生繩,經過十幾次艱難的嘗試,落水男子終于被譚東托救上岸并送到鎮衛生院進行救護。
當全身濕透的譚東跑回執勤點衣褲還沒換好時,又接到花水灣往西嶺鎮路段4公里處一輛小車撞上護欄受損嚴重的報警,只換了春秋警服的譚東并沒有聽從搭檔楊杰讓他留下休息的勸說,執意和他一起處理完事故,最后又趕往衛生院看望落水男子才回到執勤點。那一刻,時間的表針已指向凌晨的一點二十分。
沖到200米外的被救地點
如果說無意中挽救祝林的生命是一種偶然,那么四年多來譚東帶領西嶺執勤組的戰友們第一時間搶救各類車禍傷員100多人次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救人危難,出警迅速”,在西嶺鎮交警執勤點辦公室的墻上有這樣一面錦旗,送旗者名叫伍澤述,是大邑縣三壩鄉下壩村村民。伍澤述說,2005年3月20日中午12時,他駕兩輪摩托行駛到天宮廟路段,雨下得特別大,看不清路面。他用手整理頭盔時與一輛崇州來的私家車迎面相撞,當即陷入昏迷,生命垂危。譚東和同事第一時間趕到出事現場,俯下身把他口中的污血污物清出,然后按壓他胸部進行人工呼吸,血跡粘滿了譚東的警服。正是由于譚東先行實施了正確的救護,為醫生挽救他的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
“老譚哪,你咋就走了呢……”45歲的西嶺鎮村民任宣志永遠記得,2007年11月2日,他連人帶車栽下苦膽杠山崖。翻車處崖壁陡峭、荊棘叢生。第一時間趕到的譚東等不及繞行山路,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抓著樹枝和草根沖下近百米高的山崖,在溝底找到一息尚存的任宣志。聽說譚東走了,任宣志一個大男人傷傷心心哭了好幾場。
數不清多少次,車毀人傷,斷壁殘垣,譚東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危難群眾的身邊,用那如山一樣的肩膀,托起生命的希望。任宣志、伍澤述、宋昌良、牟光輝…當這些或曾從生死線上被譚東拉回,或在事故中受傷被及時救助的人,當又一次回到事故現場面對那深深的山澗,湍急的河渠以及被撞開的公路護欄追憶英雄譚東時,那紅紅的眼圈,哽咽不成句的語言,已經說明即使再華麗贊美的語言,這一刻也會顯得蒼白無力。
為民,一個深深刻在百姓心中的名字
二月中旬的大邑縣花水灣,雖然春寒料峭,但漫山遍野綻放的粉色青梅把小鎮點綴的格外的祥和、美麗。小鎮并不大,除了在地震中保留下來的帶有濃重地方特色的民居,還有一些震后新建安置村民的簡易房。仰望群山,那些青綠間斑白的斷面是去年四川大地震后留下的悲壯印記,腳下,一條蜿蜒的盤山公路穿過小鎮通往西嶺滑雪場...這條路就是英雄譚東四年來每天堅持巡視的危險路段。
從小鎮出發,沿著山路下行約四十公里,是大邑縣王泗鎮楊店村,這里有一處窗明幾凈的三間瓦房,提起這三間瓦房,英雄譚東的又一個感人故事又讓人為之動容。
滿含淚水追憶恩人的代玲
故事還得從2006年的10月譚東的那次探親說起。那天,譚東和妻子到村里的一個遠房親戚家探親,在偶然的一次聊天中聽說村中有一個叫代玲的中年婦女獨自一人拖帶著兩個孩子擠在一間破舊的房子,幾乎沒有經濟來源,日子過得異常艱辛,于是就立刻到了代玲家了解情況。當他親眼目睹了代家的困境時,回到縣城后便主動為代玲一家申請補助,又多次聯系相關部門為其申請宅基地修建新房。各種申請都完成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代玲建房的錢難以籌措,于是譚東又從自己并不寬裕的積蓄中拿出3000元錢借給代玲,還不時的擠出休息時間到工地搬磚拾瓦幫著建房,2007的年初,代玲一家終于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家。
“我知道譚警官家里也很困難,當我先湊了2500元錢還給他時,他卻爽快的說剩下的就當支援我了,執意不再要我欠他的那500元錢...”當并沒有多少文化的代玲斷斷續續的向記者回首這段溫暖的記憶時,眼圈里始終噙滿了悲傷的淚水。
英雄的感人的故事并不只在他工作的地方,更有生他養他的故鄉。
1996年8月,譚東回老家遂寧安居區白馬鎮黃桶坡村看望父母,看到破爛的村小學校舍正在維修,主動掏出400元錢捐給了學校。2007年8月,譚東再次回老家探親,正好遇到村上修公路,他又捐了200元錢,以表達對鄉親致富的支持。據村支部書記兼村長譚春林回憶:每次回老家探親,譚東都要看望村里的五保戶和貧困戶。2008年9月6日,他買了糖果、蛋糕分別去看望村里70歲的五保戶譚國能、劉泰玉老兩口和96歲的貧困戶伍仙玉太婆,還每家送了100元錢...
代玲一家曾經住過的舊房 在譚東幫助下建成的新居
關心百姓不忘本,是譚東退伍后從沒間斷的人生理念。從警十幾年來,無論是生活困難的五保戶、還是在事故中的肇事者或受害者,當譚東看到他們經濟承受能力確實困難的時候,總是默默的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資助他們。從遂寧老家到天天上百公里的巡邏長路,這些年來,我們的英雄譚東到底幫助過多少人,或許連他對自己都記不清楚。
小鎮中心的雙河大橋上,不時有行人走過,無論是步履蹣跚的老大娘、背著竹筐勞作的村民,還是開著農用機車的過往司機,當被問起對譚東的印象時,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接受過幫助的,從沒有打過交道的,記者聽到的回答都是無一例外的簡單和樸實:譚警官是一個好警察,是一個好人,我們老百姓信賴他,好好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呢...?
譚東就是用這樣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點點滴滴滋潤著百姓的心田;用他從不停歇的親民愛民的腳步,一步一步走進了群眾的心坎。人們說常說,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淳樸的百姓不會用華麗的語言表達對英雄的敬意,但能把名字深深刻進百姓心中的人,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英雄。
愛崗,一種在大山深處傳承的精神
大邑縣西嶺雪山,是一個英雄倍出的地方,繼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姚建云之后。譚東,又用自己的方式把英雄的精神在大山的深處默默傳承。 作為一名交警,處理違法司機是常有的事,矛盾糾紛也在所難免。但輪崗到西嶺執勤組的4年來,譚東處理各類交通事故1000余件,糾正各類交通違法35000余件,被罰司機卻全部心服口服。“他在這兒口碑最好,經常幫助群眾。對違章超載的司機,從來不簡單的罰款了事,都是教育為主。”一個被他處罰過的司機這樣告訴記者。
在距離執勤組上行約十公里的路段,有一個落差約六十度左右的V字型急彎,這個急彎的護欄經常被過往車輛撞破,也最易發生事故,因此這里也是英雄譚東出現最多的一個地方。當記者來到這個急彎現場感受它的危險時,譚東生前的同事楊霄恰好正在這里指揮過往的車輛注意安全。
譚東生前經常執勤的險要路段
“大約就是去年的這個時候,也是這個路段,西嶺雪山遭遇了特大暴風雪,近千輛汽車受阻在西嶺鎮到風景區前山、后山結冰的路段,近4000名游客滯留山上。譚哥帶著我們在零下10度的惡劣環境里,頂著寒風,冒著大雪,忍著轆轆饑腸安撫游客和疏導交通,一站就是7、8個小時,譚哥在風雪中慢慢成為一個雪人的樣子,至今還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感覺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事一樣,其實當時譚哥已經得了重感冒而且還在發高燒。我勸他到醫院輸液,他卻說,“這里那么忙,咋走得開?”,記得那天,他整整忙了一個通宵…這么好的一個人,我到現在也不相信他真的走了...”或許是睹路思人,楊霄慢慢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正在執勤的戰友楊霄
“我是2007年調到西嶺執勤組的,和譚哥相處時間最短但感情很深。記得剛來執勤組的那天,譚哥正在休息,是他親自開車送我上山的,山里的晚上又濕又冷,加上執勤組的房子年久失修條件簡陋,譚哥就把他自己的電熱毯拿給我用。譚哥乍一接觸給人感覺可能會像是一個“黑臉包公”很難接近,其實時間久了,不管是他的同事還是被他處罰過的司機,都會對他無私助人、不求回報、平易近人、以人為本的執法方式和性格感到親切和欽佩…只是他走的太突然,太可惜了…”說到動情之處,這個身高一米八幾的英武漢子,眼圈又紅了起來,也許是不愿讓記者看到他的淚水,在短暫的沉默后,他轉過身去繼續執勤。在大山的深處,一個警察站在那里,我們仿佛又看到英雄譚東的影子,是那樣的高大,那樣的可敬。
離開V字型路段,沿著蜿蜒的公路下行不遠,記者發現有一所"中國電信西嶺鎮希望小學", 經了解學校原址在地震中已成為危房,后來才搬到這個只有一個三層的主樓,其余教室全部為電信援建的簡易房的新校址。
“學習譚東叔叔舍己救人助人為樂的精神,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一個稚嫩但充滿力量的童音從一所教室里傳出,在校園里久久回蕩。原來,這是六年一班正在開展的一堂向譚東叔叔學習的主題班會。
西嶺鎮學校六一班的主題班會
學校的政教主任任紹弘告訴記者,學校的孩子們對譚警官的感情很深,自發組織主題班會寄托對英雄的哀思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譚警官每個學期都會擠出時間來到學校為孩子們上上一堂交通安全教育課,授課方式靈活生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二是當譚東得知有些孩子離學校有十幾公里的山路經常乘坐一些私人無證經營出租車上學后,經過多方協調,為運送孩子們的無證出租發放相關的牌照,采取嚴禁超載,和司機簽定安全責任書的辦法,既解決了孩子們有車坐的問題,又有效的保證了他們的安全。譚東到西嶺后的四年來,西嶺鎮學校的學生,沒有再出現過一次交通安全事故。
六年一班的小學生黃曉宇在她的日記里這樣寫道:“我和很多同學都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搭過巡邏中的譚東叔叔的車,可是現在譚東叔叔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們再也聽不到他給我們上安全課了…”
孩子們喜愛的譚叔叔走了,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譚東那種敬業愛崗無私助人的精神,已經開始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孝愛,一個錚錚男子漢的鐵骨柔情
“媽,您的中風病好些沒有?爸的雙手有沒有發痛?天氣這么冷,您二老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2009年1月5日上午,譚東向往常一樣給遠在遂寧鄉下的父母打去了關心的電話,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英雄譚東生前打給父母的最后一個電話。英雄就這樣去了,拋下了古稀之年的父親,拋下了多年病癱的母親,拋下了相濡以沫的發妻,拋下了聰明活潑的愛女,也拋下了十年風雨的交警第一線。
譚東的母親鄧桂珍
譚東出生在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白馬鎮黃桶坡村,父親今年77歲,雙手殘疾,母親今年74歲,由于中風常年病癱在床。譚東在家中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大哥,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除他之外,其余四人均在家中務農,沒有經濟來源。因此,父母所有醫藥費也就全部落在譚東的身上。然而,資助了那么多人的譚東自己家的條件到底又是怎樣的呢?妻子湯靜多年前就已下崗,女兒譚琳玲正就讀于西南石油大學一年級,由于妻子在原單位分配的住房在地震中成為危房,英雄在殉職前一家人還擠在單位臨時給安排的一處四十多平的集體宿舍里...但是,工作的艱辛,家庭的重擔并沒有壓垮這個在部隊磨煉了18年的漢子,隨著采訪的深入,在兒子,丈夫,父親的多重角色中,英雄鐵骨柔情的另外一些細節,又讓我們深深的感動著。
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2003年夏天,還在交警秩序中隊工作的譚東為了更好的醫治身患腦溢血造成左半身癱瘓的母親,把她從老家接到大邑縣中醫醫院治療。為了不影響工作,譚東總是在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再匆匆趕到醫院給母親喂飯、揉背、洗澡,甚至在母親便秘時,用手幫助一點點摳大便……或許是孝子的力量感動了上天,半年后,母親在他人攙扶下居然可以行走了!說起“東兒”的孝順時,臥在病床上的母親鄧桂珍不禁老淚縱橫。在當今社會,做“兒子”做到譚東這份上的確實已經很少見了。
妻子湯靜泣不成聲
誰言鐵骨民警無柔情?
“譚東離開前,我經常上山去陪他。山上風大,冬天特別寒冷,我們睡的房子建在電站的暗渠上,屋里寒氣逼人。我患有低血糖,夜里,譚東就用他灼熱的手掌按壓我的后背,為我暖背一直到天亮。就在譚東救下祝林的晚上十點多,楊杰和幾個小伙子擁著瑟瑟發抖的譚東回來,黑暗中楊杰和我開玩笑說:“嫂子,今晚你也要把譚哥好好的’溫暖溫暖’哦,他下渠救人可凍慘嘍”,可是兄弟呀,那晚我還沒來得及暖熱你們的譚哥,他就又出警了...他走了后,我留下了他生前常穿的兩套內衣,如今就放在我的床頭,就好像他一直陪在我的身邊,前幾天我給他織的新毛衣織好了,可是他卻再有沒有機會穿上了...”
“我們結婚20多年來,基本上是聚少離多,以前他在部隊沒辦法,雖然轉業后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我的男人我了解,譚東愛家人,愛百姓,愛他的警察事業,他在部隊時寫給我的信我至今還留著,他對我的感情,對我的愛,讓我幸福和滿足,如果生命真的有輪回,來生我還愿意做他的女人...”
當妻子湯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泣不成聲時,女兒譚琳玲一邊小心的替媽媽拭著淚水一邊用手輕輕的摟住媽媽的肩膀。
譚東堅強的女兒譚琳玲
“爸爸,如果您還在,這幾天您一定很快樂地為我煮您最拿手的紅燒魚和酸菜魚吧?還記得去年、前年的除夕么?因為您大年三十或初一要值班,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到山上過年,雖然少了幾大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的熱鬧勁,但我們圍在火爐旁慶祝自己的新年也一樣其樂融融;爸爸,如果您還在,我還會拍著您的肩膀,沒大沒小的的和您稱兄道弟,喊您一聲’東哥’,您一定還會像以前那樣笑著說,’哥倆好啊!’,對吧?爸爸,您走了,女兒選擇了堅強,那天在殯儀館,我附在您的耳邊,親吻了您冰冷的面頰,說了好多的悄悄話,您聽到了嗎?爸爸,親愛的‘東哥’,女兒已經在眼淚中學會了堅強,您要相信,女兒一定有能力照顧好爺爺、奶奶和媽媽...”當堅強的女兒譚琳玲在述說自己眼中的父親時,愣是堅強的沒有讓淚水流下來。如此深明大義的妻子,如此堅強懂事的女兒,我們的英雄如果九泉之下有知,應該可以安息了。
英雄是平凡的,同時更是偉大的,他的偉大在于當生活的重擔壓在他的肩頭時,他沒有低頭,而是選擇了用“孝”和“愛”詮釋了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的鐵骨與柔情。
平凡,一曲和諧樂章中最美麗的音符
沿著英雄生前的足跡,記者七天來遍訪了四川的大邑和遂寧,聽到太多關于他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看到那么多英雄生前留下的感動。譚東,懷揣著對黨、對警察事業的一份忠誠,對百姓的一份摯愛,對家人朋友的一份深情,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感動著一方百姓。如果說戰爭年代的英雄是生命和鮮血鑄就的,那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歷史的進程中,英雄就是由點點滴滴的平凡而匯成的。
他的事跡表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空洞的,更不是抽象的。就像英雄生前那一幕幕平凡而動人的細節,正是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的英雄成為構建和諧社會輝煌樂章中的一顆最美麗的“音符”。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正是有了無數像譚東一樣默默無聞的人,才讓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樂章變得那樣的雄壯和動聽。
一個平凡的英雄,一份真實的感動,歷史不會忘記,人民更不會忘記。
上一篇: 中國取消與空客約百億美元飛機訂單
下一篇: 北京開始每日嚴格抽檢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