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詳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根據《法華經》,"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
南無觀世音 師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凈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眾生樂 濟度生死岸
觀世音菩薩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在中文佛典中的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玄奘的新譯為「觀自在」,中國通用的則為羅什的舊譯。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但照梵文原義,尚可譯作「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窺音」、「現音聲」、「圣觀音」等。
梵文意譯,又稱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等,意思是“觀照世間眾生痛苦中稱念觀音名號的悲苦之聲”。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據《妙法蓮華經》記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觀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我國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
觀世音菩薩的意思,可有兩種解釋:1.是《楞嚴經》卷六所說這位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致受外境贊嘆或誹謗等所動,生起貪、嗔、癡、愛、惡等煩惱,促成殺、盜、淫、妄惡業(yè),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若能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擾、影響,就能入于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2.是《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也就是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聽說過觀世音菩薩,并能虔誠地稱念觀音圣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即時予以救濟,所以叫做觀世音。《悲華經》中也說:「寶藏佛授記云:汝觀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可見,《楞嚴經》是依****的自修而言,而《法華經》(普門品)及《悲華經》則是依觀音菩薩的度他而言。
至于「觀自在菩薩」,是唐玄奘的新譯,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頭一句,現在流行的《心經》,便是出于玄奘的譯筆。但是,《心經》自古以來,共有七種漢文譯本,玄奘屬于第二譯,初譯則出于羅什之手,故在玄奘未去印度求法之前,他已學到了《心經》,而且對于觀世音菩薩抱有絕對的信仰心。根據玄奘大師傳中記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觀音靈感的經驗,例如:1. 當他經過八百里流沙河的時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而妖魔鬼火之多,猶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惡鬼,在他前后纏繞,他都以念《心經》而遣散了這些魔鬼的作祟。2. 當他出了玉門關,晚宿沙漠中,隨從他的胡人忽起變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時誦經念觀世音菩薩,胡人見了頓失殺心,又睡了下去。3. 玄奘正在橫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賀延磧的時候,經過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潤喉,他和所騎之馬,均因缺水而倒臥在沙漠之中,此時奘師便在心中默禱觀世音菩薩,他說:「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禱告之后,在夜半忽有涼風觸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暢,眼得明朗,馬也能起來走了,走了十多里,馬兒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經數里,忽見青草數畝,并有一個水池。奘師與馬,始得救濟,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絕非原有,乃是觀音菩薩慈悲變現而來。
為什么觀世音又名為觀自在?根據梵文「阿縛盧枳帝濕伐邏」的原義,含有「觀照縱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的意思。現在借用太虛大師的話來作一解釋,他說:「因為觀世音菩薩有般若的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難。平常人執(zhí)五蘊為世界、為我,就不能照見五蘊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見五蘊皆空,則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無人無我,則能以眾人苦難為苦難,這樣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發(fā)揮救苦救難的作用。」(見《太虛全書·雜藏》五五一頁)
若依據自利功德釋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智,包括一心三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一境三諦之理。菩薩以一心三觀之智,觀于一境三諦之理,圓觀圓證,自在無礙,因名觀世音自在。
若根據利他功德釋,觀是教,世音是機,教指菩薩尋聲救苦的大悲心,機指九法界眾生,稱念菩薩圣號或悲哀求救之音聲。因菩薩能興慈運悲,拔苦與樂,普門示現,自在無礙,故名觀世音自在。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薩依智能之體,起慈悲之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因名觀世音。亦名觀自在。或有人說:舊譯名觀世音,新譯名觀自在,征之佛經,并不盡然。或說觀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觀世音,更不可信。其實,觀世音即是觀自在,觀自在亦即是觀世音,而大悲心陀羅尼經,世尊則名之為觀世音自在。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于生死苦海,為作船筏,于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恒觀眾生稱念圣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內在身心疾病綿纏,煩惱困擾,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事業(yè)上,人事上,甚至聰明智能,菩提上進,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稱念菩薩圣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又云:「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圣,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楞嚴經》中,觀音菩薩說:「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fā)妙耳門,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法華經》中釋尊亦告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yǎng)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說十一面觀音神咒經》中,觀音菩薩言:「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復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復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眾生,晝夜殷勤,稱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現身得離一切苦惱,一切障難,一切怖畏,及三業(yè)罪,悉得除滅。況復有人,依此經教,如法修行,當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釋尊亦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中告訴阿難:「但常稱名號,等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何況至誠供養(yǎng),其福無量。」
因為觀音菩薩,無論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業(yè),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愛護眾生,作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與樂。所以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志愿,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德性,慈悲,亦是觀音菩薩的特殊功德。觀音菩薩,由于無限慈悲的驅使,曾經救拔無邊眾生的苦惱,成就無量眾生的道業(yè)。凡稱念菩薩圣號之人,其功德不但與稱念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與稱念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相等。
當今之世,人間苦難重重,災禍頻生,正急于需要觀音菩薩的慈悲救濟。如果人皆能稱念觀音菩薩的圣號,人皆能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人皆能發(fā)揚光大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平等與樂的精神,使自己與他人都變?yōu)楝F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間的斗爭,以及拯救全世界人類的不幸,給予全世界人類生活上的幸福,與心靈上的快樂!
六字真言或稱“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唄咪吽”,梵文為ॐ मणि पद्मे हूँ,漢字音譯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的真實言教,故稱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象征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念誦本咒即特別啟請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擴展,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常持誦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罰、非時死之恐懼,壽命增加,財富充盈。所以,在藏區(qū)常常可以看到人們手搖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的景象。
《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宣化上人
觀世音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最不愿意休息的菩薩。他愿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他不是懶惰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他一只手,救人救得少;兩只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眾生;千眼,可以照顧大千世界的眾生,他所照顧的眾生,都是受苦的眾生;他所救度的眾生,也是有災難的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觀」,就是觀看。觀看什么?觀看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什么呢?音聲。觀,是能觀的智能;世,是所觀的境界。觀是「能觀」,世是「所觀」,所觀的世間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困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誰來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觀世音菩薩。想起來怎么樣呢?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用千眼智能看見,用天耳智能聽見;于是就用智能手救這個眾生。因為眾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百千萬億眾生,同時都有災難;在同時,有百千萬億眾生,稱念「觀世音菩薩」,同時都得到解脫,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為這樣,所以叫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幫助人,你就是羅剎;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剎。羅剎和觀世音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剎鬼女,也生得很美麗,和觀世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剎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別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個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這一相反,所以觀世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羅剎女相貌也生得不錯,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這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若說:「那我沒什么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法,我怎么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罵人。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盡講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來有意見,你能用方便權巧的話語,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斗爭,調和世界上的戰(zhàn)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作德,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么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
千手千眼──怎么會有一千只手呢?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證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們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這么容易,這么簡單。〈大悲咒〉這三個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見。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單有善根,而且還要深厚──不要說念〈大悲咒〉,就是連〈大悲咒〉三個字也沒有機會聽到。所以說「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況且你得見著,而又能持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劫、千劫、萬劫都不容易遇著。
我們現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聞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學習、誦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離開經本背誦〈大悲咒〉。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議的種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來聽〈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聽見〈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在整個三藩市,能不能有超過五百人以上聽見過〈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有。三藩市有多少人口?你這么計算一下,世界上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能聽見〈大悲咒〉的名字,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慶幸的心,生一種難遭難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記不要輕易放過去!
這一次,能講解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這更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在幾個月以前,《金剛經》將要講完時,佛教講堂護法果地、果寧和果前等,就研究想要聽這一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什么?因為由去年開始,佛教講堂每個禮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門;這個秘密法門,不單是秘密,根本我就從來不傳這種法;因為到美國這兒來,我想把這個秘密不傳的法,傳給你們這一班有善根的美國人;所以去年開始教四十二手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我可沒有到任何地方去向人說:「啊!我這是秘密法,不向你傳。」我這雖是秘密法,但是傳給人;傳給什么人?必須要皈依三寶的人、深信佛法的人。
這四十二手傳完之后,有幾位對這部《大悲陀羅尼經》發(fā)生興趣,想要明白四十二手的經義。所以由果地居士發(fā)起,請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當時我看這一班人誠心難卻,所以也就答應了。可是講完《金剛經》,又繼續(xù)講《心經》。《心經》雖然只有兩百多個字,也講了兩三個月。不過這兩三個月,只有禮拜天講,不是天天講;若天天講,大約一個月、半個月就可講完了。現在《心經》已經講完,所以講《大悲心陀羅尼經》。
這一部經,可以說是你們一般人從來都沒聽過;不單你們沒有聽過,就是中國人聽過的也很少;中國人聽過的,能講解明白這部經的意思,也是不容易、不多見的。
所以,現在我為你們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每一個人必須要把腦子里邊的垃圾,先收拾干凈──不要打那么多妄想,不要有那么多的貪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瞋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癡心。把貪、瞋、癡垃圾,先收拾干凈,也就是把每一個人的「糞」給除干凈。要把自己這些不干凈的東西,都丟到外邊去,然后再裝上甘露法水,那時才能清凈地得到這法的力量,這是最要緊的。
現在講「千手千眼」,有人說:「修大悲陀羅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這千手千眼,有什么用呢?我們每一個人有兩只手、兩只眼睛,已經很好了。兩只手可以拿東西,兩只眼睛可以看東西,要那么多只眼有什么用?要那么多只手干什么?現在是科學時代,這研究起來,這么多手,沒有用的;這么多眼睛,也沒有什么用。」那么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我現在把「千眼」先解釋解釋。你有兩只眼睛,但把兩眼閉上,就看不見東西;要睜開,才能看見。若有千只眼睛,這只眼睛閉上休息休息,把那只眼睛睜開,換一換,你看!這不是妙法嗎?你把這只眼睛閉上休息休息,又睜開兩只眼睛,不單兩眼,而且有千眼那么多。
這個千眼,所謂「千眼照見」,我們的眼睛,只可以看十里、二十里路,若用望遠鏡可看一百里路,再望遠了,目力恐怕就達不到。而你有千眼,怎么樣呢?百里、千里、萬里都可以看得見,盡虛空、遍法界,不用看 television ( 電視 ),你就可以知道,「喔!那兩個航天員在月球上走路。」你說這妙不妙?你現在要借著 television,才能看得見人到月球上;你若有千眼,不用 television,就可以看得見;不單不用 television,也不用你去安裝天線,也不需要給錢。啊!這省了多少事!你說有一千只眼睛不好嗎?現在你知道好了吧?
不單這樣,你這千眼,前邊能看見后邊,后邊又可以看見前邊。所以虛老的詩上說:「腦后見腮擒鷂子,頂門具眼捉飛熊。」在腦的后邊,有眼睛可以見到自己的腮幫子。你看不見自己的面;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話,后邊可以看到前邊;前邊又可以看見后邊,可以看見自己的面目是什么樣子。不單看見面部,也可以看見肚里頭有什么,有幾條懶蟲?幾條死蟲?一看就知道。外邊可以看到里邊,里邊可以看到外邊,就像玻璃鏡子,我們在玻璃里邊,可看見外邊墻。你要是得到千眼,肚子就像玻璃。玻璃肚子,玲瓏透體,里邊的、外邊的,都沒有隔礙;里邊有什么,都能看得見。你心是什么樣子?你肚里想說什么話?用眼睛一看,哦!你里邊那個 machine( 機器 )怎樣動彈?想要說什么話?想要起一個什么念頭?一看就知道。所以你要不要千眼?現在你知道了,是不是還認為你有兩只眼睛就夠了?恐怕現在知道不夠了。千眼就有這樣的妙用!
「千手」也是這樣。手可拿東西,你不要說旁的,我們現在就講拿錢。你有兩只手,可以拿十萬塊錢;我有一千只手,就可以拿一萬萬塊錢攢在手里。你拿不了這么多,我就拿得了這么多。你說這是不是妙啊?譬如分蘋果,你一個人可以拿多少蘋果?你有一千只手,就拿一千個蘋果;你有兩只手,隨便你怎么拿,只可以拿兩個。你看!這是不是有用呢?但是,這不是就這個小用處,這不是像小孩子來爭著吃,好象我們到果式的家里,她那個小女兒要吃小桃,歡喜小的。這一千只手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能有千手,是救人的。譬如有一千個人掉到海里,你有兩只手,這只手救一個,那只手救一個,只能救兩個人。若有千手,把一千只手往海里一伸,就能把這一千個要淹死的人都給提上來。你說這一千只手有什么用?救人啊!所謂「千眼照見,千耳遙聞,千手護持」,千手是護持眾生的,哪一個眾生有什么苦惱,你有一千只手,就伸一只手把他救出苦海;若只有兩只手,就救不了那么多人。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是預備救人,不是預備偷東西的。你要聽清楚,不是到那兒偷蘋果。說:「我到蘋果樹上,可以有一千只手,偷一千個蘋果。」不是的!
這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究竟從什么地方來的?我方才不是告訴你們,就從〈大悲咒〉里生出來的嘛!你只要念〈大悲咒〉、修大悲法、修四十二手。四十二手最后的「總攝千臂手」,你誦一遍咒,手就多出來四十二只。一遍四十二,十遍就四百二十,一百遍就四千二百,你若誦一千遍,就有四萬二千只手,也有四萬二千那么多眼睛,就看你肯不肯修行!
但是修行要想有千手千眼,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若你修這個法,天天不間斷用功,天天依法修行,就能成就這種不可思議的妙用。你要是今天修,明天停止,那是沒有什么用的。就像你讀書,想得到人間的博士學位,從開始到成功,都要用十四、五年的功夫,何況你修佛法呢?你若不真真實實去用功,那是不會成就的。
【佛典記載】
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圣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以下為白話后的內容)
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愿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房屋。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fā)起最上殊勝的大愿,期愿假使當轉輪圣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于無余涅盤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xù)度化一切眾生。”
當時寶藏佛,馬上為他授記說:“你觀察憶念諸天人民、以及三惡道中一切眾生,而生起大悲心,為了斷除眾生一切的苦惱,為了令眾生住于安穩(wěn)快樂的處所之緣故,我今日應當命名你為‘觀世音’,無量壽佛入涅盤后,第二個恒河沙數等阿僧祇劫,彼國土轉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寶物,無量無邊,是安樂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又根據《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廣大久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佛號‘金光獅子游戲如來’,其佛國土的清凈莊嚴,是言說贊嘆所不能窮盡的。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區(qū)域之內,有一個國王名曰‘威德’,稱王于一千個世界之中,那時威德王,在他的園林樓觀當中,入于三昧禪定的時候,在國王左右有兩朵蓮華,從地里涌出,有兩位童子,化生于蓮華之中,與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頭面接足頂禮世尊,聽佛說法。
當時兩位童子即說偈頌曰:‘諸天龍鬼神,聽我獅子吼,我們今天在如來前,立大誓愿發(fā)菩提心。生死流轉無量劫來,想要推算其源始邊際而卻不可知(不可得)。諸佛為了度脫一個眾生的緣故,尚且無數劫地行菩薩道,何況如今只是數劫的時間,即可度脫無量眾生,圓滿修行菩提之道,卻反而生起疲乏厭倦的心呢?我等若從今日起,仍然生起貪欲心,如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癡、染污、慳貪、嫉妒等心,亦復如是。今日我等說真實語,遠離虛妄不實之心。我等若從今日起,起于聲聞自利的心,不樂于度脫眾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則是欺騙世尊。我等亦不求緣覺圣果,不只是自我濟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于萬億劫中,以大悲心度脫眾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國土,清凈安樂美妙莊嚴,愿我成佛道之時,我的國土超越此百千億倍的莊嚴。我國土中沒有聲聞眾,也沒有緣覺乘,只有發(fā)菩提心的大乘菩薩,其數目無有限量。一切眾生清凈無垢,悉皆具足最上勝妙的喜樂,出生在正知正見的佛法當中,總持一切諸佛法藏。我們這些誓愿如果真實不虛,應當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當二位童子說完如是偈頌之后,即時大地普遍震動,百千眾多的樂神及種種樂器,演奏發(fā)出和諧優(yōu)雅的樂音。光明亮麗的微妙服飾,旋轉地從天上降落下來,諸天天神在虛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種種美好末香,其所散發(fā)的香氣普遍地流溢熏染開來,歡喜愉悅了眾生的心。當時的威德王難道還有別人嗎?那就是我釋迦牟尼啊,而那時的兩位童子,就是現今的觀世音、以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此二位大菩薩,于金光獅子游戲如來之處,初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將來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時劫之后,阿彌陀佛當入涅盤。入涅盤后,正法住世的時間,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盤后,所度化的眾生,其數量悉皆相同平等、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入涅盤后,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阿彌陀佛示現滅度之后,極樂世界一切寶物,流水浴池各色蓮華,以及眾寶所成的一切行樹,仍然恒常演說法音,與阿彌陀佛親身說法沒有差異。
極樂世界正法時期滅盡之后,于當夜過中夜分,明相現前時,觀世音菩薩在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自然而然七種寶物,以種種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國土世界莊嚴美妙的情景,即使諸佛世尊,經過如恒河沙數的時劫,也沒有辦法說得窮盡。其國土之中沒有聲聞緣覺這種名號,純粹都是發(fā)菩提心的大菩薩,充滿了整個國土,這個國土世界名稱為‘眾寶普集莊嚴’。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著他住世的年歲,得大勢菩薩皆親近供養(yǎng)不相遠離,乃至于到入涅盤時。入涅盤后,得大勢菩薩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正法滅盡之后,得大勢菩薩即在此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一樣,他的國土世界、所放的無量光明、所具的無量壽命,以及諸菩薩眾的數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無差別。”
如同上面兩部經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于因地初心所發(fā)起的本愿功德,及攝取凈土莊嚴佛國的德行,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fā)心,了無差別。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凈莊嚴,是如此如此的殊勝啊!其他如三十二種因應眾生苦難的隨類應化身,十四種布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完備的描述就像《楞嚴經》、《法華經》,及其他諸經所說的,現在并不全部引用節(jié)錄。
又《大悲經》言:佛在補陀落伽山,觀世音菩薩的宮殿,眾寶莊嚴的道場之中。此時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說明自己于過去無量億劫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承受學習‘大悲心大陀羅尼’(大悲咒),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應時具足千手千眼。由于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所在之處,皆得恒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因此觀世音菩薩發(fā)誓愿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凈國土者,我即發(fā)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觀世音菩薩說完之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此觀世音菩薩,于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為‘正法明如來’。由于他的大悲愿力,為了發(fā)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yè)故,仍然示現為菩薩。你們大家應當常常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專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得無量的福德,可滅無量的罪業(yè),臨命終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根據這段經文,應當可以知道恭敬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以及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以此回向往生極樂世界者,與那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人,同樣都能夠往生凈土,此二者福慧果報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請諸位修行者深思之。
觀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中,都提到過。在顯教方面,例如《成具光明定意經》、《維摩詰經》、《放光般若經》、《光贊般若經》、《大寶積經》第八十二卷及第一百卷、《楞嚴經》卷六、《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一、《新譯華嚴經》第六十八卷、《悲華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以及《觀無量壽經》等;在密教方面則有《金剛恐怖**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靜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大方廣曼殊師利經》、《大日經疏》卷五、《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理趣經》、《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阿俐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