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其影響力正在國內各個行業逐漸顯現出來,涂料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對于企業來講,冬天雖然寒冷,卻也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企業發展方向、修煉內功、提升管理、創新技術的機會。如何轉“危”為“機”,不僅要活下來,還要更好地發展下去,是目前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最迫切的問題。
本文想與同行共同探討一個一直被提及的詞匯:創新。過去20年來,由于整個涂料行業都處在一種高速發展的狀態當中,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銷售狀態,因此雖然國家大力提倡企業創新,一些跨國巨頭也一直視創新為成功秘訣,但國內很多中小涂料企業卻不愿創新,不舍得創新,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雖然可能有些企業搞了不少創新,成果也有一些,但對提升產品的銷售短時間內卻沒有產生明顯效果,企業由此認為,創新只是白白浪費了企業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并沒有實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也就不愿創新。
情況是不是這樣呢?那些國際知名的化工巨頭又為何愿意每年拿出營業額的3%-5%投入研發呢?他們又是如何將“創新力”提升為“競爭力”的?筆者認為,對涂料行業來講,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以下幾個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是強化市場意識。企業的創新不同于高校搞科研,可以單純為了學術價值投入資金,畢竟對于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來講,付出是要求回報的。這就決定了企業的創新成功與否,與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也可以說,市場需求是企業創新成功與否的首要因素。企業在決定創新之前,必須保證對市場有準確翔實的了解,有的放矢,才能保證創新成果與市場不致脫節。
其次是注重專利申請。知識經濟時代,一項核心專利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并帶動一批新產品。對于企業來說,掌握某些領域的核心專利,不僅意味著能夠獲取豐厚的利潤,還意味著擁有了該領域或產業的標準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然而據慧聰涂料網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在涂料行業每年申請的近千條專利中,民營涂料企業只占其中不到三分之一的比例,我們更多的是看到那些耳熟能詳的化工巨頭在不斷進行新技術的專利申請,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們的民族涂料企業不重視技術創新。如果說我們要從各個方面找和行業先進企業的差距,這一點不知是否有人注意?
最后是構建知識產權文化。隨著生產方式由勞動密集型到知識密集型的轉變,決定企業實力的不再僅僅是資金和物資,技術、設計和專利等將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創立企業的知識產權文化,這是引導員工積極參與創新,并將創新變為一種自覺和長期行為的必要措施,可以培養職工的創新意識和提升創新動力,讓創新成為企業永恒的主題。
企業創新不是一時沖動,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當前的金融危機,對于涂料企業,是危境,也是發展的機遇,是蟄伏,也是一個創新的良機,如果能好好把握,當寒冬過去,涂料行業的春天來臨,我們會發現,那些“有心”的涂料企業已經脫胎換骨,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