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木材是四大基礎原材料中惟一可循環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材料。 中國目前有43億畝林地,通過科學培育、集約經營,完全可滿足社會對木材的需求,完全可逐步實現自給。
木材是四大基礎原材料中惟一可循環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材料。
中國目前有43億畝林地,通過科學培育、集約經營,完全可滿足社會對木材的需求,完全可逐步實現自給。
使用木材是低碳行為:林木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通過合理采伐,可增進森林的活力,可避免因腐爛、森林火災等原因快速釋放二氧化碳;
用好木材是低碳行為:制造優質木制品投放市場,消費者使用時間越長,木制品儲碳的時間就越長,即二氧化碳被釋放回大氣的周期就越長。而且廢棄的木制品可以回收再次利用。
另外,從林木加工成木制品的能耗是眾多材料的幾分之一甚至幾百分之一。
集約化經營,43億畝林地就能創造奇跡
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林地面積是2.85億公頃(約43億畝),已經占國土面積的近30%。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4年-2008年):全國森林面積1.95億公頃(約29億畝),森林覆蓋率20.36%,森林面積5年凈增2054.30萬公頃,森林蓄積年均凈增2.25億立方米。
那43億畝林地能否解決我國的木材和生態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把25%條件較好的林地劃為商品用材林用地,且不斷推進高科技經營,每公頃年平均林木生長量按10.15立方米來計算(國外以高科技支撐,采取集約化經營的林地,每公頃年生長量可達45立方米,最高可達107立方米),商品用材林的林木生長量就可以達到7億立方米。而目前國內年木材需求量約3.8億立方米。所以我國18億畝耕地能夠養活13億人,43億畝林地同樣可以解決我國木材需求問題,并同時滿足中國人對生態改善的需求。
當然要確保木材的持續供給,必須處理好采伐和保護的關系,亂砍濫伐是需要堅決禁止,開源(建設商品林)節流(保護天然林)才是以人為本的解決之道。從思想認識上,要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商品用材林和國家生態安全的關系,商品用材林生產與生態改善既有對立的一面,也有著統一、相互促進的一面。世界上林業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是生態比較好的國家。合理、適量、有效地利用商品用材林可以一方面可以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森林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比如通過低產林的改造等方式,可以進一步推進商品用材林的高度集約經營,通過分類經營完全可以做到森林三大效益的相互促進、和諧統一。
我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年總價值10萬億元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物質量和價值量評估(不含林木資源價值、林副產品和林地自身價值):
1) 涵養水源:年價值量4.06萬億元,年涵養水源4947.66億立方米,相當于12個三峽水庫2009年蓄水至175米水位后的庫容量;
2) 保育土壤:年價值量0.99萬億元,年固土量70.35億噸,相當于全國每平方公里土地減少730噸土壤流失,年保肥量3.64億噸,折合氮肥26億噸;
3) 固碳釋氧:年價值量1.56萬億元,年固碳量3.59億噸,年釋氧量12.24億噸;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了78.11億噸。
4) 營養物質積累:年價值量0.21萬億元,每年林木積累營養物質量0.17億噸;
5) 凈化大氣環境:年價值量0.79萬億元,每年中國森林提供負離子1.68×1027個,年吸收大氣污染物量0.32億噸,年滯塵量50.01億噸,相當于數以億計的空氣凈化設備功能;
6) 生物多樣性保護:年價值量2.40萬億元。
總價值為每年10萬億元, 相當于2009年我國GDP33.5萬億元的近1/3。
(摘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研究員蔣有緒研究成果)
上一篇: 木材識別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