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電器說明書中“藏貓貓”
發布時間:2010-10-29
作者:ccy
瀏覽:67
概要:
“保”修與“包”修一字之差企業承擔責任截然不同近年來,家電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跟風現象層出不窮,產品技術服務等同質化嚴重。為了在競爭中更好地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不少廠家開始利用消費者的認知誤區,打起了“保修”跟“包修”的主意。但因為銷售過程中所宣傳的延長的“包修”年限大多并沒有寫入說明書,從而為消費者維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保”修與“包”修一字之差企業承擔責任截然不同
近年來,家電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跟風現象層出不窮,產品技術服務等同質化嚴重。為了在競爭中更好地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不少廠家開始利用消費者的認知誤區,打起了“保修”跟“包修”的主意。但因為銷售過程中所宣傳的延長的“包修”年限大多并沒有寫入說明書,從而為消費者維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包修”與“保修”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企業和消費者卻要為此承擔截然不同的責任。
“保修”不等于“包修”
凡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家電,產品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張保修卡。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同一張保修卡上會出現“包修期”和“保修期”兩種不同的概念。
按照國家三包法的規定,“包修期”是指“三包商品”的三包有效期,一般為一年,在三包商品名單中的商品在一年三包有效期內,經營者為消費者維修商品質量問題,不得收取任何費用。而“保修期”是指非三包商品的“保修期”或者三包商品除去第一年以后的“保修期”。在這個期限內經營者為消費者維修商品質量問題,可以收取零件成本費,但不能收取維修費用。因此,“免費包修”才是實實在在對消費者的承諾。
諸多消費者陷入消費誤區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消費者對“包修”和“保修”的認知存在嚴重誤區,急需扭轉。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包修”和“保修”是一致的,沒有什么區別,還有一部分消費者認為“保修”是保證給修,而且期限長,要比“包修”好。這一誤區,給了不少企業可乘之機——故意混淆“保修”與“包修”的概念,提升產品銷量和知名度,卻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少麻煩。
近日,宋女士最近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她購買了一臺某品牌冰箱。當初商場的宣傳海報上明確寫著是三年免費保修的。但沒想到,冰箱剛用了一年,電腦板就出了問題。售后服務人員上門查看后給宋女士的答復是可以給修,但需要交280元的材料費。
一字之差
權利與責任均懸殊
從宋女士的經歷中可以看出,其實她是中了廠家文字游戲的圈套。現在很多廠家是在利用消費者對于包修和保修概念不清楚的漏洞,故意混淆視聽。以“免費保修”換取消費者的信任以獲取自身利益。而對消費者而言,一方面,雖然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拿到了廠商發放的保修卡片,但此卡片是單獨發放的,當問題真正發生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多數得不到合法保護。另一方面,產品說明書中的保修年限與發送的保修卡片中的延長年限并不一致。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產品說明書是正規的材料,法律效力遠遠大于隨機發放的卡片。因此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辨認清楚“包修”和“保修”,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其次要注意是否是一個長期的政策,若是短期促銷,很可能造成后期執行過程中的麻煩。最后是看包修年限是否已經明確地寫入了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