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產能過剩 環境污染已凸顯
發布時間:2010-10-28
作者:ccy
瀏覽:96
概要:
不久前,國家工業和信息部針對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如鋼鐵總量嚴重過剩,板材問題尤為突出;落后產能比重較高,恢復生產存在盲目性;進口鐵礦石增加過猛,容易引發經營風險等,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勢頭,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當地商業銀業減少或停止貸款。由此,筆者想,國家何時發布陶瓷“限產令”。
陶瓷行業產能過剩
環境污染已凸顯
不久前,國家工業和信息部針對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如鋼鐵總量嚴重過剩,板材問題尤為突出;落后產能比重較高,恢復生產存在盲目性;進口鐵礦石增加過猛,容易引發經營風險等,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勢頭,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當地商業銀業減少或停止貸款。由此,筆者想,國家何時發布陶瓷“限產令”?
細細梳理陶瓷業,也有諸多類似問題:陶瓷總量嚴重過剩,供大于求的問題尤為突出,導致市場競爭無序,價格戰此起彼伏,企業利潤空間不斷縮水;各地招商引資你方唱罷我登場,陶瓷企業不斷擴張,生產線不斷擴充,生產總量不斷擴容,供需差距不斷擴大;陶瓷行業消耗著大量的能源、資源,單位能耗創造產品價值不高,頭上有“兩高一資”、“污染環境”、“產能過剩”等幾頂帽子,口碑不佳;而且許多陶瓷生產原料是不可再生資源,國家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曾發出控制總量的要求,但卻被各地新建陶瓷生產基地、新上陶瓷生產線沖擊得支零破碎,一些寶貴的、本不十分充裕甚至面臨枯竭的陶瓷生產原材料,卻在不斷賺取著不斷貶值的外匯……
即便是去年爆發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也沒有讓陶瓷業停下擴充的腳步。一些實力派陶瓷企業,仍在建生產基地,擴充產能規模,絲毫不受影響。不管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還是經營多元化的選擇,對企業所為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放大到國內市場的整體層面考慮,結果會讓人倒吸一口氣。據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瓷磚產量繼續擴大,新增生產線估計在200條左右,新增產能約6億平方米,2009年仍會有大量生產線誕生;近幾年中,全國瓷磚產量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占全世界產量的50%,但出口率卻不足20%,衛生陶瓷的產能也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占到全世界產量的30%以上,出口率占到近40%;我國最主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廣東佛山,一年消耗陶瓷原料超過4000萬噸,平均每天消耗12萬噸,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當驚人。
通過上述幾組數字,我們可以分析出,產量激增速度驚人,但需求卻相對滯后,造成產能嚴重過剩,供需嚴重失衡。而且由于陶瓷生產企業設備和工藝的差異,陶瓷產品本身的輻射性問題、節水等硬性指標,有可能被企業束之高閣。魚目混雜的陶瓷產品和品牌,會加重陶瓷市場良莠不齊。雖然出口拉動是企業的心中最愛,但面對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的現實,特別是此次金融危機可能會導致消費行為更加成熟和理性化,出口拉動很可能成為企業的一廂情愿。搶占區域市場,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讓利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農村、鄉鎮市場,將成為目前乃至今后的托辭。由于產量的增長,相應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更是不容忽視。
面對金融危機,一些陶瓷企業采取停窯限產的方式應對,這是迫于無奈的舉措,與總量控制有著主動與被動的本質區別。做好總量控制,對提升產品價格也有益處。陶瓷產品的出口價格被壓得低了又低,降了又降,主要原因就是國內陶瓷市場產能嚴重過剩,如果有效實施了總量控制,限產保價,是否會對價格回升有所幫助?對相應增大企業利潤空間有益處?
企業利益最大化與行業的總量控制存在博弈,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受益。眼下,產量增長的勢頭不減,總量控制的行動難為,借助國家對陶瓷產業的“限產令”,或是一個兩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