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安裝變相收費潛規則背后有高額利潤
發布時間:2010-10-28
作者:ccy
瀏覽:53
概要:
市民投訴: 免費安裝背后是變相收費 家住新建縣的楊先生不久前買了一臺空調,聽說是免費安裝,他以為不用再交什么錢了。然而,安裝人員上門安裝時,卻告訴楊先生空調連接管長度不夠,需要加長,加長管每米收費80元。楊先生的空調安裝在客廳,可是由于房子結構的問題,室外機只能安裝在臥室外,這樣,連接管得加長10米,就是800元。
市民投訴:
免費安裝背后是變相收費
家住新建縣的楊先生不久前買了一臺空調,聽說是免費安裝,他以為不用再交什么錢了。然而,安裝人員上門安裝時,卻告訴楊先生空調連接管長度不夠,需要加長,加長管每米收費80元。楊先生的空調安裝在客廳,可是由于房子結構的問題,室外機只能安裝在臥室外,這樣,連接管得加長10米,就是800元。一聽要這么多錢,楊先生馬上表示不同意安裝,要求退貨。但商家卻表示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不能退貨。無奈之下楊先生只好答應安裝。裝好后,安裝人員又稱由于連接管加長太多,空調自身標配的制冷劑不夠,制冷效果不好,還得另外加制冷劑才能保證壓力和制冷效果,而加制冷劑也要另外收費,價格是每個壓力60元。最后加了2個壓力的制冷劑,費用是120元。
市民熊女士也遭遇了同樣的煩惱。日前,熊女士在市內某商場購買了一臺42英寸的液晶電視,銷售人員承諾免費安裝,可電視送回家打開包裝箱后發現沒有底座,根本沒法安放。安裝人員告訴她,底座和壁掛配件不是廠家標配,需要另外付費,底座價格是300元,壁掛件價格是100元。熊女士當場就提出異議,但是安裝人員卻表示廠家就是這樣規定的,其他企業也都是這樣做的。**無效,熊女士只好交了300元的底座費,電視才裝上。
記者調查:
潛規則背后是高額的利潤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像空調、平板電視等家電產品,廠商在承諾免費安裝之外收取配件費用是行業慣例,而普通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一般都不會想到還要使用另外的配件。以安裝燃氣灶為例,很多廠家不給配備燃氣連接管,在安裝時,消費者需要另外向安裝工人購買,一般一根1.5米長的連接管得80元。有的熱水器企業在安裝時也會另外收取支架費,一般每副30元左右。
某品牌空調的售后服務人員告訴記者,空調承諾免費為用戶安裝,如果消費者只是使用標配內的配件,是不會另外收取任何費用的,但如果標配部件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另外使用配件,則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一個小小的配件,企業為何不顧消費者的強烈反對而堅持收費呢?進一步深入采訪后記者發現,這完全是出于對利潤的追逐。家電業激烈的競爭,使產品利潤日益變薄,而安裝則變成了一塊利潤豐厚的蛋糕,并且這部分利潤得來全不費功夫。以空調為例,目前行業通行的標配是:壁掛機連接管長3米,柜機為4米,這個長度,很多空調尤其是壁掛機在安裝時,都是不夠的。記者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空調在安裝時連接管需要加長兩三米,廠家定價每米多為七八十元,而市場價格多在每米25元左右,這樣一來,安裝一臺空調,企業在所謂的免費安裝之后至少可以賺取100多元的利潤,這比賣一臺空調的利潤還要多。像楊先生那樣加長10米連接管,然后再加制冷劑,廠商至少要賺取600多元。
而對平板電視底座和壁掛件的價格,廠家規定的也比市場價高出很多。以壁掛件為例,市場價格最高也只有40元,廠家要價則一般為100元左右。如果消費者自己從市場上購買,安裝人員大多都會以保障安全為由,拒絕使用消費者自己購買的配件,迫使消費者只能購買廠家配件。
某家電售后服務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免費安裝背后利用配件進行變相收費,進而帶來的高額利潤,在家電行業這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且,這部分利潤還用于支付安裝工人工資。某品牌熱水器的安裝師傅對記者說:“我們的工資一部分是保底工資,另一部分則是賣材料(配件)的提成,就拿我安裝的這個品牌的熱水器來說,300塊錢的材料費,我能提成50到80塊錢,所以,有時候難免我們會多要求用戶加配件。”
消協提醒:
明明白白消費才是硬道理
雖然消費者在安裝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收費,但記者在家電賣場采訪時卻發現,商家促銷時除了大力鼓吹免費安裝外,幾乎都不主動向消費者說明安裝時可能遇到的配件收費情況。對此,消協有關人士認為,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廠商無權侵犯,而且廠商既然承諾了免費安裝,就應該做到,不能忽悠消費者。即使是合理的收費,也應該在銷售時主動向消費者說明情況,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而不是動不動就以行業慣例來詭辯。
此外,有關專家還指出,雖然國家出臺了售后維修明碼標價的法規,但很多企業只是在上門安裝維修時才出示給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時很難知曉相關的情況,因此對廠商免費安裝背后可能的收費陷阱難以預料,權利難以得到保護。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要多加小心,以免被廠商潛規則了。同時呼吁家電廠商對于安裝時可能涉及到的收費,要事先告訴消費者,對相關的配件費用予以公開,讓消費者真正明明白白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