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大玩文字游戲 山寨實木櫥柜泛濫市場
發布時間:2010-10-28
作者:ccy
瀏覽:49
概要:
花1。7萬元買到一套實木櫥柜,而且還是進口實木櫥柜,這個價位竟然讓并不了解太多實木家具常識的高先生遇到了,并且成交了。隨后,發現有問題的高先生找到櫥柜專賣店,老板振振有辭地告訴他:“我賣給你的是實木復合櫥柜,實木復合也是實木呀,我說的沒有錯呀。” 高先生蒙了。到底什么樣的家具才能算是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到底該有多“實”。
商家大玩文字游戲
山寨實木櫥柜泛濫市場
花1.7萬元買到一套實木櫥柜,而且還是進口實木櫥柜,這個價位竟然讓并不了解太多實木家具常識的高先生遇到了,并且成交了。隨后,發現有問題的高先生找到櫥柜專賣店,老板振振有辭地告訴他:“我賣給你的是實木復合櫥柜,實木復合也是實木呀,我說的沒有錯呀!”
高先生蒙了。到底什么樣的家具才能算是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到底該有多“實”?
事實上,高先生遭遇的困擾并不是惟一。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顯示,在近幾年的家具投訴中,質量問題占到了七成左右,而其中實木家具不“實”的投訴更多。
通過大量調查發現,實木家具不“實”的根源在于有些家具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利用實木概念跟消費者大玩文字游戲。在這場游戲中,商人游走于行業潛規則與職業道德的邊緣,而消費者的利益則犧牲在對產品知情權的模糊與朦朧之間。如今,家具行業滿市場都打實木牌,價格卻相差幾十倍,“實木”二字到底所指何意,老百姓真有點找不到北了。
一種煩憂:
實木櫥柜不誠“實”
一組令人賞心悅目的乳白色歐式櫥柜安裝完畢后,高先生特意把妻子領來欣賞。就在他們欣賞這套精挑細選、整整花掉1.7萬元的實木櫥柜時,正在進行最后調試拉門的工人的鉆頭響了起來。鉆頭沖著門板吱吱地往里面鉆,隨后一縷碎末飄了出來,高先生看著看著,眼睛瞪大了:“這是什么呀,不是木頭呀,是密度板。可我買的時候和他們有銷售合同的。”
高先生指著合同說:“這份合同明明寫著所有外露處均為實木門板。”高先生說他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這個實木櫥柜也太不實在了,進口白樺木變成了密度板,而銷售人員介紹產品時一再強調,保證是實木材質。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5月10日上午,記者隨同高先生走進欣爵櫥柜專營店。這里是最大的廚具銷售集散地,來自全國的60多家專營店在這里批發零售。該店的總經理姓潘,他并不知道高先生的來意。
高先生問:“你們櫥柜門板全都是實木的吧?”潘經理回答說:“是實木復合,不是全部實木。”這句回答,大大出乎高先生的意料。潘經理接著解釋:“所有的門邊都是實木,而門板里外兩層是貼的實木,每層大概有五六毫米厚度,里面是夾芯板。”他強調,現在市場都是這樣做,北方的天氣變化比較大,如果全部采用實木做門的話,會因熱脹冷縮致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變形。
高先生聽到這話臉色變了:“你的銷售人員介紹產品時,可一直都說是實木的,根本沒提‘復合’兩個字。而且合同上也寫著進口白樺木,所有外露處均為實木,這可不能開玩笑啊。”潘經理仍然很冷靜:“實木復合也是實木啊,我說的沒有錯。”
時隔兩天,記者再次見到潘經理。他說,高先生已經跟他進行了交涉,提出按照購買櫥柜價格的二倍索賠,即3.4萬元。如果不拆除櫥柜,索賠一倍,也就是說要求賠償1.7萬元。潘經理說:“這個條件我是不會接受的。第一,我們是正規廠家,沒有賣高價,整個櫥柜我連10%的利潤都沒有;第二,你們可以到其他專營店走訪一下,這個價格就是實木復合的價格;如果是全實木,至少要3萬多元。”他還說,他們企業是北京家具協會會員單位,他已經把情況向北京家具協會匯報,協會將出示一份材料證明他銷售的產品沒有問題。
20多天過去了,潘經理并沒有出示他所說的證明。高先生把他的遭遇向沈陽市工商局沈河分局做了投訴。
6月10日上午,沈河工商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工作人員對高先生的投訴做出答復,工商部門初步認定,高先生提供的材料既有圖紙又有公章,可以認定是一份合同書。這里的工作人員告訴高先生,他們已經找到潘經理并進行了前期調查和調解,潘經理承認櫥柜門板是密度板貼皮制成,但他不接受對高先生的個人賠償,只接受工商部門的處罰。
最后,工商分局告訴高先生,他們將對這套櫥柜是否是進口白樺木進行取證;同時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認為“欣爵櫥柜”存在虛假宣傳和誘導行為,對此,工商部門將向上級請示后做出處罰,金額在1萬—20萬元之間。
一種現狀:
文字游戲背后的商家暴利
為了進一步調查實木家具市場的現狀,記者采訪了市家具協會秘書長趙娟。趙娟告訴記者,全市櫥柜產品經銷商大約有60多家,其中有不到10%是有實力的企業直銷,其他多數都是代理商。在代理商中,有的自己沒有工廠,要從別處拿貨,所以市場上許多產品不是本地牌子。趙娟說:“走進櫥柜專賣店一定要看兩樣東西:一是家具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第二,如果他說產品是進口木料,更要看一看有沒有進口關稅票。有問題的經銷商是拿不出來的。”
為了驗證趙娟的說法,記者隨后對櫥柜銷售一條街展開了調查。這里云集著全國各地100多個品牌,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商家都稱自己銷售的是實木產品,只有在阿吉諾等少數幾家店鋪里,記者才看到他們的銷售合同明確寫著實木或實木復合字樣。而多數專營店盡管聲稱自己銷售的是實木櫥柜,但幾乎都拿不出產品質量檢驗報告;一些聲稱采用進口木材的,更無法出示海關稅票等資料。有營業員告訴記者,賣假貨的壓根就沒有那些資料,填寫合同時也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有的甚至把僅含30%的木材就叫實木家具。
在一家大型實木家具商場里,記者看過幾份實木家具銷售單據,都沒有標明“實木”字樣。一位來自南方的櫥柜銷售商說,只有在顧客有要求時,他們才會標明,否則寫多了會招麻煩的。
除了多寫兩個字就怕招麻煩外,很多銷售商似乎在意的就是價格里做的文章。在鐵西區一個大型家具賣場里,一套“實木”的雙人床最低售價1000元,而就在相隔不遠的另外一個銷售商那里,一套實木雙人床售價高達3萬元。巨大的價差讓老百姓對實木家具有點犯“暈”。
從不情愿標明實木材質,到市場上混亂的價格激戰,實木家具銷售行業的文字游戲所引發的糾紛正在全國持續上演。
記者從“中國質量新聞網”看到如下案例:
案例一:2006年3月,消費者林先生從某歐式家具專營店訂購了一套實木家具。貨到后,他發現其中的餐臺、電視柜、書柜主材標注為泰國柚木,但實際上是密度板和多層板貼柚木皮;臥室的4件家具主材標注為北美櫻桃木,實際是密度板和多層板貼櫻桃木皮。對此,林先生要求這家公司退貨并雙倍賠償。后經調解,雙方協商將原家具退回并重新制作一套。但該家具公司未履行當初調解協議,新做家具仍存在材質不符情況。家具公司表示,重新制作的家具已經是實木產品,只是消費者對實木概念的理解存在差異。
案例二:2007年12月,南京的李小姐在一家著名家具連鎖店購買了一組家具,總價近10萬元。有一次她不小心將茶水灑到了桌面上,由于疏忽沒有及時擦拭,沒想到兩天之后遇水的地方竟掉了一塊漆皮。她將餐桌中間的抽板拿到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做檢測,結果顯示:她送檢的板材,其內部并非實木材質,而是刨花板。
案例三:2010年3月,沈陽市韓女士在一家專業店花6萬元買了一套實木家具。當時銷售人員宣傳這是出口美國的產品,質量無可挑剔。可是家具到家沒幾天臺面就起了泡泡,經檢查是密度板做的。當韓女士去討說法時,商家給出的答復卻是“當初又沒有說100%是實木的,不能退”。
一種說法:
純實木家具不用一顆釘子
盡管糾紛不斷,但很多實木家具經銷商依然對“文字游戲”樂此不疲,原因很簡單,糾紛賠償或者罰金的代價顯然無法與巨大的造假利潤相提并論。
在中街商業街1世界家具廣場,代理北京和天津兩種產品的代理商張光超告訴記者:“經營品牌實木家具能夠賺錢,銷售貼皮家具利潤更為驚人。”他說,他在河北某市郊區看到,那里公路兩邊全是黑加工點,工人們不分晝夜加工偽劣實木家具。他們采用一些劣質板材,在其外層粘貼一層實木皮就愣充“實木板材”。所謂的密度板都是將鋸末或者碎木頭用大量甲醛熬膠黏合而成,而顆粒板就是通常所說的刨花板,由刨花材料加入膠黏劑壓合而成。這類板材成本低廉,但加上“實木”的名頭之后,其利潤高達80%-120%,遠高于真正實木15%-20%的利潤。
那么,真正的實木家具到底是怎樣的?又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在沈陽市家具協會趙娟秘書長的介紹下,記者采訪了沈陽宏發家具有限公司季世昌經理。
他首先帶記者參觀了原木材現場,并指著堆積如山的原木介紹說,這些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水曲柳,公司供應部采購人員常年駐扎在那里,因為國內的大小興安嶺已經禁止采伐,原木只有從國外進口。原木被剖開成板材后,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烘干。他接著把記者領到干燥窯,這是一排十分壯觀的密封車間,一共有12扇大門,每扇大門里面就是一座洞窯,一次足以烘干100立方米木材。
季世昌介紹說,干燥窯里面溫度要保持在60攝氏度,每天24小時不間斷連續烘干1個月,直到木材含水率達到6-8才能出窯。出窯后,還要把這些木材放到室外自然風干3個月,使含水率達到8-12,這樣木材制作成家具后才能不開裂、不變形。
從意大利、德國等引進的現代化設備,基本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業制作。“純實木家具不應該有一點雜質,不使用一顆釘子。”季世昌說,他們開辟新路,但仍沿襲傳統,在衣柜、櫥柜等方面,專門使用樟木防止生蟲子。他說,遼寧是東北地區實木生產基地,論實木制作基本功在全國屬一流;但論做花樣的話,誰都干不過南方企業。遺憾的是,遼寧地區家具企業發展太不平衡,真正有實力出品實木家具的企業不過10家,大多數是花幾萬塊錢買幾臺設備,然后就注冊商標生產家具了。
大規模發展實木家具產業,會不會造成國家自然環境的破壞?季世昌認為:毫無疑問會給自然界帶來不良影響。他用自己從業10年的經歷證實:全國每年因此采伐木材的數量非常驚人,一家大型企業每年就要使用原木一兩萬立方米。由于原材料越來越稀少,中國木材市場價格10年增長1倍,2000年木材平均每立方米1500元,到去年上升到每立方米3400元左右。
一種解釋:
實木家具基本有三種情況
真、假實木家具的價格之戰以及消費糾紛顯然是造成沈陽實木家具行業之亂的主因,沈陽市家具協會秘書長趙娟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都是概念模糊造成的后果。”
對于這種概念上的“模糊”,趙娟用一句話總結出眼下家具行業的秘密:“這個行業里說法挺多,奧秘挺多,水分挺多。一旦把家具中實木的含量定死的話,這個行業中有人就沒法做了,企業就得黃了,店鋪就得關門。”
事實上,早在2008年,國家家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余爭榮曾經就實木家具亂象公開釋疑,他說,實木家具基本有三種情況:第一種被稱為全實木家具或純實木家具,是以同一種原木鋸材制作的家具;第二種是實木家具,指用兩種以上原木鋸材制作的家具;第三種是實木面家具,即家具門、面部是以原木鋸材制作的家具。
余爭榮說,雖然現在市場上很多家具都標稱“實木”,但有的只是在復合板材制作的家具表面貼了一層實木皮,因為很難用肉眼分辨,因此個別商家便以此冒充實木家具。其實,這些表面貼實木皮的家具并不能稱為實木家具,應該叫做板式家具。
2009年5月1日,國家《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GB/T3324-2008)正式出臺,它按產品構成的主要材料將家具分為實木類、人造板類、綜合家具類。
同時,它還對實木家具進行了細分,根據實木用材比例和工藝將實木分為全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和實木貼面家具。全實木家具,即所有木質零部件(鏡子托板和壓條除外)均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板材制作;實木家具,即基材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板材制作,表面沒有覆面處理的家具;實木貼面家具,即基材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板材制作,并在表面覆貼實木單板或薄木的家具。
這個劃分最重要一點就是用材料說話。根據主要材料區分家具類別,它把構成家具主要部件的材料稱之為家具的基材,也就是主要用材。
新規中明確規定,在家具中起支撐、承載和縱向分隔作用的部件就是家具的主要部件。其中桌類家具主要部件包括臺面板、抽屜、門板、旁板、腳架等;柜類家具的主要部件包括面板、頂板、旁板、隔板、底板、腳架等;木沙發、椅凳類家具主要部件包括座面、扶手、靠背、腳等;床類家具主要部件包括床屏、床鋪板等。
“這個《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的頒布,讓家具企業有了行業依據,但是,也在市場營銷中讓個別人鉆了空子。”趙娟告訴記者,在板材和貼面的前面都加上了實木二字,經營者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其他材質的東西都叫實木家具了,而一旦消費者發現真相,商家也蠻有理——實木復合家具也可以叫實木家具啊。
一種聲音:
出臺明確標準推行準入制
裕隆律師事務所吳文萊律師認為,任何買賣行為的雙方都應建立一種合同關系,在雙方信息對稱的情況下,才能叫做交易習慣。現在的情形是,消費者多數不清楚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的規章條款,這樣就直接影響交易的平等。
他說,按照《合同法》的解釋,通常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面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說賣方要拿出證據。事實上,許多交易合同中只寫“實木”二字,并沒有“復合”字樣。對這種情況,《民法通則》認為,上述情形屬一種涉嫌欺詐行為,是一種無效行為,對這種行為買方有撤銷權,可以退貨。同樣,《消費者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有知情權;《產品質量法》第50條規定,對摻雜摻假可處罰貨值50%以上。
省家具協會白秘書長指出,市場上不少商家都利用消費者對實木家具和純實木家具的區別知之甚少的弱點,進行模糊銷售。目前的分歧主要原因就是商家在對消費者的事先告知上做得不夠。多數商家的價格牌或者銷售單上并沒有標明家具每個部位的材質構成,而向消費者提供家具材質構成詳單的商家更是鳳毛麟角。
國家家具產品質檢中心高級工程師游飛飆也表示,實木“不實”之聲不絕于耳,主要是標準的問題。很多商家都宣稱所售的家具是實木家具,但實際上卻是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而一些以次充好、混淆樹種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