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9月24日,國際五金聯合會第49屆世界五金大會將在上海舉行。這個成立于1909年,以發達國家為主要成員的國際組織,是近百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這樣的國際盛會。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何以能夠成功申辦這個國際五金業的盛會,國際五金巨頭何以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本屆世界五金大會。正如該組織前任主席佩爾·希拉森先生所言:中國是全球五金業“最后一片待開發的沃土”。
“小”五金成就大產業
五金行業是個既傳統又新興和現代的產業。五金制品用途廣泛,過去,人們叫它小五金,諸如釘子、剪子、扳手、刀具什么的,需要的時候到商店里順手能買回好幾個,沒人把這些東西當成多么大的物件。可是別看這些小小的五金制品,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產業。
“1956年,街道辦了我們這個廠,那時的廠房就是一間屋子,沒有什么設備。”雙喜炊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天恩回憶說,“這個廠子主要生產鋁鍋和鋁盆。直到1964年,我們把上級領導出國考察帶回的‘洋鍋’做樣品,這樣,開發研制出新中國第一口壓力鍋,由此奠定了我們這個企業在國內炊具行業的領先地位。”
現在的雙喜炊具集團有限公司,產品已經從過去的單一壓力鍋品種,開發出電飯煲、電磁爐、各式鍋具多種產品,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公司的總資產達到10個億。
隨著時代發展,五金制品走向豐富是人們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僅以小小的鎖具為例,以前鎖具家族只是一般的家用鎖、自行車用鎖,但隨著摩托車、汽車工業、高檔住宅的發展,一些企業開發出適合現代交通工具的各類摩托車鎖、汽車鎖、防盜安全鎖。不僅鎖的品種增加了,而且傳統產品顯示出融入高科技的走向,電子鎖、指紋鎖等等相繼問世;傳統的工具五金,也發生了變化:園林工具向縱深延伸,簡單的修剪枝杈的剪刀,逐步為新開發的適合家庭和社區建設的手工、電動工具、鋤草機等所代替……
據統計,我國五金產品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40種產品、不足500個品種,激增到現在的1萬多個品種,增長了20倍;產品門類也已經從過去傳統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3大門類,增加到了包括淋浴房、燃氣用具、吸排油煙、廚房設備、烹飪器具等10大類產品。
我國五金企業的數量從80年代初的2000多家增加到5萬多家。超億元的規模企業從1988年時統計的三環、張小泉、固力、長城精工、文登威力等14家企業,迅猛上升到現在的100多家。如今,五金規模企業擁有的大都是現代化的工廠。例如萬和公司的生產車間,高大的廠房加以自然采光的現代風格設計,既利于生產,又利于環保,徹底擺脫了五金企業過去在人們心目中“小、差、亂”的落后形象。 {HotTag}
在沿海地區的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山東等地,已形成許多特色經濟產業基地,五金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或重點發展產業,并在全國五金行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廣東的小欖鎮、浙江的玉環縣已成為我國著名的五金生產和出口基地;廣東的陽江已形成我國最大的刀剪生產基地;浙江溫州被授予“中國鎖都”稱號;河北安平建成絲網產業基地,亞洲80%的絲網來自安平。
我國五金行業以每年20%的增長速度平穩發展,年總產值達4000億元,高于家電行業。數據顯示,2005年度五金產品出口總額為305.12億美元,同比增幅26.44%。我國整個輕工業的出口額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5%,五金行業的出口排在輕工業的前三位。
另一方面,經濟設施配套,產業發展成熟度以及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使我國日益成為全球五金制造的中心:主要五金產品的出口增長率均高于產量的增長率,更高于國內市場銷量的增長率;電動工具、手工具、建筑五金產品這些傳統的出口大類產品增幅很高。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國的五金產品幾乎遍布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公認的五金生產大國。
立足創新沖擊高端
中國五金產業從“小”五金邁向現代五金,面對的是包括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鎖具安防、廚衛產品、日用五金等六大領域、每年貿易總額達10000億美元的國際市場。如何把我國的五金行業做大做強,在世界五金銷售舞臺占有更突出的地位、更多的份額,是2000年以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一直在思考并著力推進的戰略發展問題。
針對中國五金行業仍為“小規模、大群體”的格局,上10億元的企業只有幾十家的現狀,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實施“龍頭帶動戰略”,以大型企業、行業龍頭為重點,推進行業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工程,增強行業的創新意識,形成了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推動產品和產業升級的行業氛圍。
前不久,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向社會推薦了“2006年度中國燃氣用具十大創新機型”,萬和、萬家樂、海爾、迅達、華帝、櫻雪、帥康、火王、神州、林內、前鋒、創爾特、美的等13家知名企業生產的10種燃氣熱水器和10種燃氣灶具脫穎而出。
這是中國燃氣用具行業在前幾年成功地完成了安全、耐用、舒適等項功能的產品提升后,又在節能和環保方面實現的更高層次的更新換代,為市場推出的又一代創新機型。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說,此舉旨在推動燃氣用具行業技術進步,為企業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也為全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起到引導作用。
據介紹,協會還將把燃氣用具創新機型評選的成功做法延伸到五金行業的其他品類當中,以促使行業通過科技進步和研發設計,搞好新產品開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燃氣用具行業經過20余年的飛速發展,骨干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力量,培育了一批技術人才,為產品質量提升積累了豐富的資源。”萬和集團總裁盧楚其說。萬和已經走出了一條靠技術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的獨特之路。目前,萬和集團60%以上的員工擁有大中專學歷,其中研發技術人員519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萬和在燃氣熱水器領域先后九次填補國家重大項目技術空白,在消毒柜、吸油煙機、燃氣灶具、電熱水器等領域取得了數百項專利。
目前,自主創新日益成為五金行業骨干企業的共識。僅以去年為例,在不銹鋼制品與廚房設備和吸油煙機領域,方太、帥康、老板、德意、普田等通過把自身對中國廚房文化的理解融入產品的設計研發中,創造出適合中國廚房需求的新產品;燃氣具領域的萬家樂、萬和等骨干企業,憑著雄厚的技術實力,研制成功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燃氣具行業骨干企業僅一年就獲得專利630多項;烹飪炊具領域經過消化吸收推出了一種新型鍋,做飯不用水,而是用夾層蒸汽……
從1996年至今,我國先后建立了拉鏈、電剃須器、不銹鋼器皿、鐵鍋、刀片、自行車鎖等14個技術開發中心,壓力鍋、電動剃須器、打火機等16個產品中心。這些中心陸續開發出生物指紋鎖、爆炸復合不銹鋼菜刀、剪刀、防火拉鏈、遙控電壓力鍋、黑金剛鐵鏟不粘鍋等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大大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五金行業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不斷擴大,技術創新產品不斷增加,雖然自有專利產品數量尚在統計之中拿不出確切數字,但是僅僅規模企業擁有的自主創新產品,每個企業至少有幾個,有的甚至達到10多個。這種現象表明,中國五金正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從貼牌走向創牌
技術創新與品牌戰略,正成為我國五金行業實現由大到強跨越的雙引擎。
隨著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成為國際巨頭生產加工基地,為國際名牌貼牌生產,許多企業生產呈現出一片繁榮。對于這個現象,社會有個形象的表述:即歐美賺的是品牌的錢,而我們賺的是加工費。對此,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提醒行業冷靜地對待這種狀況。他指出:我們不能僅僅成為世界的加工廠,我們要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開發和展示自己的實力,走自主品牌之路,由“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一方面積極打造“中國國際五金展”這一國際化平臺,向世界推介和展示中國五金名牌,還通過參加國際上的五金大展,帶動行業走向世界;與此同時,協會還通過行業名牌評比和推介活動,增強行業的自主創新、自主品牌意識,鼓勵更多的企業從“貼牌”走向“創牌”。
5年來,經過不懈的努力,行業名牌戰略取得顯著成效。作為行業組織,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在行業內相繼開展了刀剪、打火機、剃須刀、鎖具、水龍頭、拉鏈、瑪鋼管件、工具等產品的中國十大知名品牌認定活動。據悉,在協會的努力下,燃氣熱水器、燃氣灶、烹飪器具、水龍頭、油煙機、剃須刀等行業產品相繼被列入“中國名牌”評價目錄,五金行業先后共誕生了近50個“中國名牌”。這些中國名牌企業和產品成為五金行業名副其實的領頭雁。
創立自主品牌,其實一直是中國五金企業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日益成為現實。如炊具行業的“蘇泊爾”、廚房設備的“老板”、“方太”等一大批品牌,都成為國內外響當當的知名品牌。
“企業要有新飛躍,必須變貼牌為創牌,變創業為創新!”這是江蘇宏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劍峰的體會。這家民營企業也是中國五金工具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出口的產品全部使用自有品牌。
溫州市市長劉奇說:“沒有貼牌生產,很難摸到國際頂尖品牌的生產、管理門道,但只有貼牌,企業只能是灌木叢,長不成參天樹。”在以貼牌完成了制造業的升級換代后,許多企業開始創牌,開拓成長空間。
因專業生產優質閥門而享有盛譽的浙江志清實業有限公司,其企業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一進入國際市場,就以自己的品牌出現。其產品品牌,在世界幾十個國家都申請了專利。何以如此?該公司董事長陳志清道出了創自主品牌的決心。他說:“替外國公司搞貼牌加工,或者直接被購并,這是中國制造業近10多年不斷與外國制造業巨頭碰撞中所遭遇的命運。特別是作為產品核心標志的商標,往往被牢牢地控制在外國公司的手里。”但是這種情形在五金行業正在被改變:注重推出自己的品牌,即便是與巨頭合資公司的產品也力爭使用自主開發的品牌,或以“聯合商標”的形式出現。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秘書長、副理事長石僧蘭說:“只有堅持打自己的牌子,才能使企業在世界各國打下良好的品牌基礎,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贏得主動。”
浙江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大虎也深有感觸地說,“如果當初我們百分之百地為外國企業定牌生產,那么品牌還在外國人手上,公司的主動權就是別人的。市場一有風吹草動,人家想停牌就停牌,我們只能處于被動狀態。現在,是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這家當初拒絕完全以貼牌生產為主的打火機制造商,如今已經靠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聲譽。他們實施了全球品牌計劃,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標注冊。
專業細分產業集群
專業細分,產業集群化發展,是近年來中國五金行業呈現的一個嶄新的特征,也是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在行業推行的“提高國際競爭力戰略”所形成的一個產業優勢。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說:“面對國際巨頭的競爭,多為中小企業的中國五金業,產業集群所形成的優勢和合力在國際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因此,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與地方**密切配合,積極培育和打造具有專業細分、有著緊密產業鏈條的產業集群,在全國培育并命名了23個國家級中國五金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
產業集群所產生的積聚效應,近年來備受矚目。如廣東小欖鎮的鎖具生產基地,就充分顯示了其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據說,全國生產的鎖具中每10把就有4把來自中山市的小欖鎮。全國登記注冊的制鎖企業約1500家,一個小欖鎮就占了五分之一強。
小欖鎮五金行業里共有1萬多名拋光工人,但勞動力分布在各個企業,沒有形成生產優勢。原因是拋光工序是一個低附加值的生產環節,沒有一家專事拋光工序的大企業來為這個行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近年來,小欖鎮在這個工序上延伸五金產業集群的產業鏈,把拋光工序單列成為一個配套的生產環節,讓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術和研發方面,使產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得以體現。
據分析,中國鎖具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潛力。例如生物識別技術、電子技術等高技術產品目前還基本處在一個空白階段,但是市場對這方面的需求愿望卻呈現出每年40%的增長。到2008年,中國國內鎖具市場高端技術產品需求的份額將達到60億美元共5000多萬套,誰先攻下技術難關誰就可以實現升級,從而分到最大的蛋糕。
據此,小欖鎮按照專業細分產業集群的模式,加大了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走上了產業升級之路。
石僧蘭告訴記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結構的調整,五金行業原有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從原來的分散經營逐漸開始集中,部分地區陸續派生出幾百家企業,生產經營越來越呈現出產業集群的特色,區域特色作為一個新的行業特點嶄露頭角。
溫州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形成了集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的分工協作的社會化大生產格局。擁有打火機生產企業500余家,年產打火機6.4億只,其中80%產品出口,遠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金屬外殼打火機產量分別占國內、國際市場份額的90%和70%。
諸如此類的還有浙江省的中國閥門之都玉環縣和江門市新會區中國的不銹鋼制品生產基地……
如今,在全國各地形成的23個五金特**域,對于引領行業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的優化和進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產業基地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特色經濟占地方經濟的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達70%左右,真正成為一方經濟的支柱產業。
張東立說:“培育地方區域特色經濟,不僅密切了協會與地方**的合作關系,而且對產品檔次的提高、品牌形象的樹立都起到了促進作用。今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加強引導、規范管理,按照小產品————大市場————大產業的定位,在地方**的支持下,堅持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逐步把這些生產基地建成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產品檢驗中心和信息中心。”
但他指出:28年來,盡管我國五金產業得到跨越式發展,有了不小的進步,但畢竟工業底子薄,家底薄。總體水平和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尚存在多方面差距。我們的企業在高端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的知名度、企業現代管理、物流業態等諸多方面,都需要迎頭趕上。
上一篇: 中國 全球五金業最后一片待開發的沃土
下一篇: 專家指點: 零碎小五金選購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