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為“風水先生”披上科技外衣
發布時間:2008-09-05
作者:ccy
瀏覽:73
概要:
專家指出,這些新的算命方式,表面上看來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實際上只是在利用現在的高科技,繼續用迷信的手段騙人。所謂的“高科技”只不過是一個小的軟件,或一個小程序近592萬條,這是筆者近日在搜索引擎GOOGLE上輸入“網絡算命”后顯示的信息條數。
專家指出,這些新的算命方式,表面上看來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實際上只是在利用現在的高科技,繼續用迷信的手段騙人。所謂的“高科技”只不過是一個小的軟件,或一個小程序
近592萬條,這是筆者近日在搜索引擎GOOGLE上輸入“網絡算命”后顯示的信息條數。在這個網絡普及的年代,網絡算命已經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且以非??斓乃俣嚷釉谇嗌倌耆后w當中,“你是什么星座的”幾乎成為了一些人的口頭禪?!熬W絡算命”日益泛濫
張蘭(化名)是重慶市某高校一名大四的學生。迷上網絡流行的星座配對后,她就想著給自己和男友算算。結果顯示他們倆是“前途不甚樂觀的一對”,于是她向男友提出分手。不管男友怎么解釋,朋友怎么勸說,張蘭都認為那是電腦算出來的絕對沒錯,而不肯改變心意。
在筆者周圍,類似的“故事”也不鮮見。曾有一名初三孩子竟然用網上算命來決定自己是該努力讀書,還是該盡早做生意。
更夸張的是,一些中學生甚至每天出門前都要先上網算一算,看看當天是否適宜外出、該穿哪種顏色衣服、應該見誰和不應該見誰。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和中國無神論學會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盡管中學生對傳統迷信大都具有正確的認識,88%的中學生“根本不信巫醫跳大神能治好病”。但同樣是算命,到互聯網上搖身一變后,成了所謂的“科學預測”,在他們眼里可信度卻大大提高了。調查中“有點相信”、“很相信”網上算命的中學生,分別達到41%和5%。此外,還有11%的中學生表示遇見某些難以決定的事,會以網上算命為決定依據。為什么“高科技算命”被認同
同樣是算命,為什么前者可以被很清晰的認清其迷信本質,而后者在披上了所謂高科技外衣之后,卻有這樣高的認同度?
對此,專家解釋說,一方面,網絡算命內容“豐富”,包括名字解說、人生預測、愛情事業預測、占星奇緣、十二星座解說、北斗星易學書、周公解夢等等;另一方面,網絡算命無需求助他人,只要輸入姓名、出生的日期和時間等信息,然后只需一秒或幾秒鐘的時間便能得到結果,信息來的簡單便捷;此外,青少年正處于好奇心極強的人生階段,對這些東西難免會感到有興趣,然后極有可能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并逐漸上癮。
一項調查顯示補充了專家的解釋———66.5%的中學生最初接觸網上算命都是“覺得好玩”而逐漸上癮的。
上海市精神衛生研究所主任、心理健康學家郭蓮舫認為當下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基本沒有經歷過大挫折,遇到把握不準的事情,很容易無所適從。
一個“星座學愛好者”在描述自己的經歷時說:“一開始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談論星座,我總要和大家有共同的談資才能交流啊,于是就買了本星座的書來看。后來覺得一些地方還是有些道理的,和我周圍人的某些特點確實有吻合的地方,慢慢地就離不開了,開始有了心理上的依賴?!薄案呖萍妓忝北举|還是迷信
專家指出,目前流行的“高科技算命”方式主要有三種:網絡算命;擺在店鋪里的所謂的“高科技算命機器”;還有電視廣告中的“手機算命”。
專家介紹,這些新的算命方式,表面上看來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實際上只是在利用現在的高科技,繼續用迷信的手段騙人。所謂的“高科技”只不過是一個小的軟件,或一個小程序。
一位網絡工程師披露,只要把數字分成幾大類,輸入資料庫中,預設多種組合,當資料庫中收到某些數字的組合,就會出來特定的一組答案。設計得越精密,組合變化越多,不流于千篇一律,就會擁有較多的“算命迷”。其實,如果多試幾遍,人們就會發現有重復答案的。
一位某網站的工作人員稱,高科技算命也是以盈利為目的,比起地攤算命來說,其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店鋪門口的算命儀器直接收取費用,手機通過發短信的方式收取,相比較而言,網站的盈利方式更為隱蔽,它可以通過編制各種算命的程序,來提高點擊率,從而達到賺錢的目的。
據報道,曾有一位經營算命網站的臺灣經營商透露,他用自己20多年的“易經”知識為基礎,開辦了一個算命網站,60萬元臺幣的軟硬件成本一年內就收回了,年收入至少有80萬元臺幣??破展ぷ髡呙媾R的新課題
對于日益泛濫的“高科技算命”,教育界有關專家表示,網絡迷信和現實生活中的迷信一樣可以腐蝕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意志,扼殺人的理想,甚至左右人的行為,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消極的人生觀。網絡迷信因其往往披著“科學”的外衣,尤其對思想還未定型的中小學生來說,極具誘惑性,更容易入侵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針對這種現象,國家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也做出了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互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宣揚封建迷信、色情等信息?;ヂ摼W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隱蔽性強,如果任由網絡迷信泛濫,它的危害將遠遠超過街頭巷尾的“看相”、“算命”對人們的影響,對于那些利用網絡迷信騙錢的人,要堅決予以打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館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秘書長茅玉麟撰文指出,“高科技迷信”之所以在青少年中如此流行,并不是因為這些青少年想去相信迷信,而是“占卜”、“星座”等內容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其實也是一種迷信。同時,由于青少年心理承受力弱,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運程”、“霉日”的說法往往成為他們逃避責任的最好借口。心理學家韋斯曾指出,無助、恐懼、抑郁是迷信滋生的心理誘因。
針對這些現象,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祝永華在《樹立科學發展觀,占領網絡宣傳陣地》一文中提出建議,必須加強對網站的監督管理,要求網站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上網內容;既要求他們自檢,主管部門也要加強對他們的檢查;同時要加大制裁力度,落實國家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此外,用技術手段進行強制性封堵也是辦法之一,及時采用高技術手段進行技術升級和更新,開展有效的網上封堵工作。除了被動防御之外,主動占領網絡陣地是更重要的辦法,用科學真理教育廣大網民不要相信迷信、偽科學。
祝永華說:“如何把迷信、偽科學、不良信息擠除出網絡空間,是新形勢下網絡時代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也是科普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