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60年間,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曾經困擾城鎮居民的采暖問題,如今也早已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應用而成為歷史。隨著又一個采暖季的到來,在溫暖的房間里追憶中國老百姓60年的家居采暖變化,就如同在品讀一部百姓版的新中國經濟發展史。
60年間,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曾經困擾城鎮居民的采暖問題,如今也早已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應用而成為歷史。隨著又一個采暖季的到來,在溫暖的房間里追憶中國老百姓60年的家居采暖變化,就如同在品讀一部百姓版的新中國經濟發展史。
蜂窩煤,一個時代的烙印
在北京阜成門立交橋北側的公園里,有這樣一組關于駱駝和老人的青銅雕塑:雕塑布衣老人蹲靠在煤筐旁,吸煙小憩,周圍是幾頭或立或臥的駱駝……對于年長的老人來說,這樣用牲口運煤的情景曾經是北方城市冬季稀松平常又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正是伴隨著運煤駱駝那緩慢而悠長的銅鈴,北方的居民才得以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寒冬。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燒煤取暖依然是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城市中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為了讓全國人民都能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上了大量的煤炭項目,原煤產量和質量均有極大提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蜂窩煤成為很多北京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不但平時燒火做飯離不開它,到了冬天更是一家老少取暖的保障。在當時單調的娛樂生活背景下,冬天里攢煤球甚至成為很多男孩子冬天里最快樂的記憶。
當然,蜂窩煤最大的弊端絕不僅僅是把小孩子的衣服弄臟。取暖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等問題始終困擾著老百姓,也成為黨和**關心的問題之一。于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集中供暖漸漸取代了傳統的蜂窩煤取暖。
集中供暖,城市故事的開端
沒有黑乎乎的煤堆,沒有嗆人的濃煙,更不用擔心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和傳統的蜂窩煤相比,集中供暖幾乎不需要居民做任何事情,源源不斷的溫暖就能送到自家的每一個房間。當集中供暖的暖流流入城市的千家萬戶,中國的經濟大潮也帶著前所未有的熱度席卷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安全、省心、污染小,對于城市化進程初期的中國人來說,集中供暖和那些高聳的煙囪一起,象征著工業水平的進步和大鍋飯似的福利待遇。
然而,當20世紀成為歷史,在已經習慣于個性化時代的中國人看來,以解決溫飽問題為初衷的集中供暖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比如:倒春寒是北方地區普遍存在的氣候現象,由于集中供暖固定的給暖時間,因此在面對倒春寒等特殊氣候時顯得無可奈何。
智能采暖,開啟時尚生活
和很多行業一樣,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采暖市場也告別了以往單調的產品選擇,空調、地暖、水暖等豐富多彩的個性化采暖產品紛紛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國際化的中國也迫切需要更加國際化的溫暖選擇。
在歐洲,70%以上的家庭采用電纜供熱、電熱膜供熱等方式獨立供暖,這種供暖方式操作簡單、節能環保又能充分滿足個人不同需求,因此也代表了供暖市場的最新趨勢。對此,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已經將地面供暖系統列為節能技術向社會推廣。
在**的高度重視下,目前中國的地暖技術漸漸與世界接軌:在第六屆國際發明博覽會上,一種名為暖芯地板智能供暖系統得到了組委會的認可,并獲得金獎。作為將地熱取暖植入地板塊中的全新產品,暖芯地板的電熱轉換效率高,通電10分鐘左右,地板表面溫度即可達到30攝氏度,每平方米每小時耗電僅0.06度,在供暖費用上,比家用鍋爐(水暖)、散熱器、電暖節省不少。
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能夠根據家庭的生活習慣實現定時操作、頭涼腳暖的供熱模式更加符合保健學原理……以暖芯為代表的節能、舒適、健康的新一代智能供暖系統已經進入市場,并且正在走向越來越多的家庭。